《月光曲》一課結束以後,我一直保持著足夠的敏感去聆聽各種聲音。這些聲音中的確有一些虛高的浮誇以及顯而易見的偏頗意見,但更多的是言之有物、切中肯綮的評價,這些評價有的是正麵的肯定,有的是真誠的建議,對我來說都非常珍貴。
聲音回放一:這篇課文是一個傳說,文字並不難懂,但文中兩處人物對話卻文辭簡潔,意蘊豐富。一處是盲姑娘兄妹倆之間的對話,另外一處是貝多芬與盲姑娘之間的對話,有許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細讀這兩個語段,能設身處地地體會到:盲姑娘雖然雙目失明,但是熱愛生活;雖然家境貧寒,但是從來沒有放棄對藝術的向往與追求;不僅熱愛音樂,還懂得音樂。因此蔣老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對人物對話的深入理解上,著力培養學生透過文字把握人物情感的能力。現場的課堂效果也確實非常好,老師一個主幹問題引領著學生在兩段對話中反複地走了好幾次來回,走進去,走出來,讀進去,想開來。學生認識不斷加深,情感在不斷增進。(聲音來源:網上論壇)
聲音回放二:蔣老師因文而異,采用不同的方法展開對這兩個“點”的教學。兄妹倆的對話以情境體驗為核心、以朗讀指導為重點,讓學生細讀文本,自讀自悟。貝多芬與盲姑娘的對話讓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抓住疑點進行研討,以探究性學習為主。對學生的質疑,教師是有估計的,所以能迅速把學生的問題歸納起來,分步探究,做得十分到位。(聲音來源:某著名特級教師)
聲音回放三:教材中的文本隻是一個材料,老師要充分利用這個材料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因此,蔣老師設計的複合型聽寫、試說傳說的主要內容以及想象寫話等語言訓練、實踐活動都非常好。但圍繞兩段對話的教學似乎注意力過於集中在文本內容的理解、感悟上,“感悟”有兩種,這裏強化了“人文的感悟”,卻忽視了“語文的感悟”。(聲音來源:某語文教育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