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課堂打磨

班級讀書會與閱讀教學的區別在哪裏

字體:16+-

班級讀書會,顧名思義,就是以班級為單位,在教師指導的組織和指導下,在語文課堂上開展的閱讀活動。它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課外閱讀,而是由老師指定(或師生共同確定)一本書,利用課內外的時間共同閱讀,然後在班上圍繞“整本書”進行討論。

要比較班級讀書會與閱讀課的異同,困難挺大。為什麽?第一,在我國,班級讀書會的研究與實踐還處於起步階段,大部分讀書會的教學策略,都是一些“專家理念”的推理,缺少實踐的反饋與支持。第二,目前的閱讀教學觀點,大部分仍然停留在經驗總結的層麵,正因為是經驗總結,在與時俱進的過程中,更新、變化的空間很大。例如王林在《班級讀書會的教學策略》一文中談到兒童文學(更多是指整本書)的基本教學策略時,提了11條建議,例如保持閱讀過程的新鮮感和完整性;將閱讀過程處理為探索和發現的過程;鼓勵學生提問題,而不是問問題和等待特定的答案……其實這些建議正是閱讀教學目前所追求的並且在今後很可能會成為閱讀教學的常態。

就目前而言,我個人的私意,班級讀書會與閱讀課的區別表現在以下三點。

1.教學內容上,讀書會更開放一些

客觀上,教材外的文本比起專門經過選擇、刪改的“教材體”文章來說,篇幅更長,主題更多元,內涵更豐富,體裁更多樣……因此對於教材外的文本的解讀更開放些,可以涉及兩性平等、生命教育、公民意識、戰爭與和平、民主啟蒙等,而這些領域在閱讀教學中很少涉及。退一步講,即使同一文學作品,是教材內的還是在教材外的,決定了教學解讀的深度與寬度。文學作品一旦進入教材,教學時更注重強調主流的價值取向,大眾的解讀方向,嚐試多元解讀的同時也謹守著解讀的邊界。而讀書會的教學解讀應該是多麵向的,經常通過延伸、拓展性的問題與活動鼓勵學生表達有創意的甚至批判性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