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課堂打磨

品味純正的語文——第一版《麋鹿》課堂實錄及評析

字體:16+-

計建華

跳出語文教語文,撥正語文課的非語文化傾向,語文課要有語文味。不管人們對語文新課程的理念怎樣闡釋與演繹,語文課要把根留住的信念,對於任何一個有責任心的語文老師來說,應該是永恒的。理論是灰色的,教學實踐之樹常青。蔣老師《麋鹿》一課的教學在我眼中成了新課程實施至今一道特別亮麗的風景線,甚至可以成為許多語文老師的教學典範。

一、透過創生性語段看,認知技能目標已經不留痕跡地落實於語文實踐活動

課程改革中,語文課堂容易出現這樣的傾向性:注重了探究性,丟失了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注重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丟失了教師的有效指導;注重了課外拓展,丟失了文本內涵。反之亦然。知識技能目標如何與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不同維度有機統一在同一坐標中,是語文新課程留給我們的新課題。蔣老師的課作出了響亮的回答,他的教學設計水乳交融,天衣無縫,讓人感覺到教學居然可以如此惟妙惟肖。

教師富有智慧性地編輯組合成的帶生字語段是本課的一個亮點,也是最具課程創生價值與推廣意義的地方。細細悟來,的確一箭多雕。首先,生字在新語境中的再現遵循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語言習得規律。新語境的出現使學生學習生字有了新的生長力量,在鮮活的語境中,學生不斷接受語言的視覺反應並形成語感。其次,字詞理解的基本功訓練形式生動,在反解釋中讓學生感悟到新詞的意思。而本課真正出彩的地方是蔣老師的新編語段把課文的行文線索作了綱領性的提挈,提前對於課堂結構作了方向性的引領,學生有了把握課堂步驟的思想準備。課中學生對於主要內容的概括(麋鹿的外形、生活習性、傳奇經曆)其實已經站在了統領全文的高度,學生不再隻見樹木,不見森林了。由於教師的指導無形地、隱性地為學生增加了內功,所以學生回答時難度係數並不大。課堂教學從要求學生抽象概括到現在隻求學生感悟,語文學習更符合學習規律與學生心理規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