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為什麽把“培養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人”作為教育的目的。
理想形態的教育目的價值觀念或隻是“深刻的一家之言”;教育哲學的努力是經由對各種教育目的價值觀念的梳理比較,獲得我們確立教育目的的理性規範;而在實踐中發揮作用的,則是基於具體價值考量而形成的教育目的的實踐規範。[49]教育目的的實踐規範是在社會曆史背景中,為應對具體形勢和出於可行性的考慮而確立的。理性的教育目的規範為其提供理論支援,也以“挑剔的目光”加以審視,催生更為合理的實踐教育目的規範。下文所要做的就是通過對我國教育總目的和基礎教育新課改三維課程目標的哲學審視,以求對於實踐規範的教育目的進行深入理解和批判反思。
一、對我國教育總目的的哲學審視
(一)培養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人的曆史考察
我國教育的總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麵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何是“德、智、體、美”等的全麵發展而非其他?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沒有人一切都無從談起,所以首先要回答人的問題,人的本質是什麽,即人的本性。“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人”這樣的教育目的正是基於那些對完善人性的認識。
1.柏拉圖——靈魂三分
對於真、善、美的關係柏拉圖有著深入的研究,而且特別重視美和靈魂的意義。他認為:美是難得,最不容易賞識;美是善的父親,而且可以普及到製度。一個有德性的靈魂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情欲、意誌、理性。情欲靠近肉體,是為肉體服務的;意誌可以不為肉體所動,是最接近精神的;理性完全不受肉體的左右,是人確立自己高貴身份的依據所在。
柏拉圖最偉大的貢獻是他對人的心理及其功能的劃分。柏拉圖說:“正如城邦分成三個等級一樣,每個人的心靈也可以分解為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我看到也有三種快樂,相互對應。還同樣的有三種對應的欲望和統治……我們說第一部分是人用來學習的,另一部分是人用來發怒的,還有第三部分,這個部分由於內部的多樣性,我們不能用一個簡單的詞語來概括它,我們隻能用其中最強烈的主要成分來命名它。我們根據他強烈的關於飲食和愛的欲望以及各種連帶的欲望,因而它稱為欲望部分。”[50]換言之,學習的求知能力——知,發怒的情感能力——情,飲食的欲望能力——意,是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見,柏拉圖重視知識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