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變量的界定與變量的類型
在教育研究中,研究問題的界定即是對其中變量的界定。研究問題的提出首先是對關鍵詞、研究變量的選取,在這個基礎上根據已有理論基礎推演出研究假設。這裏最為重要的一步就是界定研究變量。研究問題本身可以提供大致的研究方向,但具體表述研究問題和研究過程時就要用到變量等概念。特別是量化研究中,研究問題中的主要影響因素往往都用變量的形式表現出來。
【思考】 什麽是變量?如何判定變量?
(一)變量的界定
人們對事物的理解不同,便會形成不同的概念,做出不同的定義。例如,對特殊兒童概念的內涵或外延理解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特殊兒童的概念。有的研究變量是研究者在理論上的自定義變量或新名詞,若不對其進行界定,別人就無法理解或把握研究者自定義的變量或概念,研究者自己對問題的思考也可能會含糊不清,甚至陷入混沌狀態。筆者發現,研究者不重視或不會界定研究變量而影響研究問題確定性的情況比比皆是。比如,在教育研究調查中,有的研究未事先進行變量的界定就隨意依據研究問題撰寫論文和編定問卷題目,往往導致問卷信度、效度很低,論文沒有明確的研究方向。有的研究者在製定訪談或調查提綱時沒有明確方向,提綱錯亂無序,無法對訪談對象進行訪談,從而不能實現調查目標。變量界定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概念性定義,另一種是操作性定義。
1.概念性定義
概念包括內涵和外延兩個基本屬性。概念的內涵即該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對象所持有的特別屬性。例如,“強化物是能夠提高特定反應的可能性,或使特定反應的概率增加的事物或事件”。其中,“能夠提高特定反應的可能性,或使特定反應的概率增加的事物或事件”就是概念“強化物”的內涵。概念的外延是指這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對象的範圍,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屬性的事物或對象。例如,“強化物可以是錢、食物、玩具、自由玩耍等”。這就是從外延角度說明“強化物”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