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研究方法

二、定性分析的過程

字體:16+-

雖然質性資料與量化數據有著本質的不同,但分析邏輯基本上是一樣的。分析過程通常包括資料的整理、分析、解釋三個步驟。在質的研究過程中,質性資料的分析通常在首次獲得資料後就開始了。質性研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研究者及時分析資料,形成認識並確定下一步的研究發展。

沃克特(H.Wolcott)提出質性資料轉化的策略:先對原始資料進行“深描”,通過細節呈現本質和文化回聲;繼而對資料中隱含的有據可依的主題、特征及主題之間的模式化規律進行分析,將它們係統、有序地呈現出來;最後對資料的意義進行解釋,達到理解的目的。[1]這個策略實際上就是質性分析的過程。

(一)質性資料的整理

這是資料分析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資料是分析的內容,能否通過初步的整理將資料的特點及其意義顯現出來,決定了後麵分析的質量及其結論。質性資料的整理包括篩選、轉換及分類。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研究者往往根據多多益善的原則盡可能收集完整而全麵的資料,這些原始資料中可能存在錯誤或不相關的資料。篩選就是將這些與研究無關的資料或者錯誤的資料進行剔除,保留有效的研究資料。轉換指將圖片信息與動態形式的資料信息盡可能轉換為文字形式的說明,以方便後續的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圖片信息與動態形式的信息在轉換後仍需作為原始材料保留。此外,隨著計算機技術及質性材料分析軟件的開發,轉換的工作也包含了將所有的資料轉換為電子化的資料,即錄入計算機形成電子文檔。為了方便對資料的進一步分析,通常使用EXCEL編輯器錄入資料。分類往往是按照一定的標準將質性資料進行歸納整理的過程,整理階段的分類隻是初步的資料歸整,多數情況下會根據研究的時間進展(對於質性研究來說,時間進程的分析是必要的)進行分類歸整,每個時間段內的資料則可按照資料的來源進行分類,如文獻資料、觀察記錄、訪談記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