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學人講演錄.第2卷

基礎教育改革:熱點透視、觀念重建與方法反思02

字體:16+-

比如,這次在協和外語學院,他們的校長講得非常好,我們這裏好多文化衝突,最典型的衝突是學習蘇教版的教材。上麵有一篇課文叫《日本鬼子》,那麽日本小朋友就不高興了,說我不讀,那麽領導也就是校長說:“可以,你可以不讀,你讀別的,但我們也不改,為什麽呢,他就是鬼子”。不過後來,處理當中要講究一些藝術。比如,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還紀不紀念?當然紀念,但人家就說,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多少周年,很聰明!但是國際方麵還在融和、打通,國內開展各種活動,比如開先鋒班,先鋒班就更靠近國際部,兩部之間經常會有一些活動、溝通。提出國際理解概念,重點是理解,而理解的本質就是文化的溝通。我感覺到,隨著改革開放程度的加大加深,教育國際化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我們華東師範大學這兩年來,提得最多的一個是國際化,一個是跨學科,就是想在這上麵尋找發展的路徑。

就數字化學習和教學方式更新的問題來看,我現在越來越覺得那些提出革命性概念的人是值得佩服的,比方說麥克羅漢提出地球村的概念。提出素質化生成的概念也是非常了不起的,還提出童年的消失,就是類似於這樣的創新,我覺得科研創新就應該創這樣一些新,而不是翻炒概念,把同樣的事實換一種符號再重複一遍。那麽從平麵媒體的學習到數字化學習,我們也可能正麵臨一種教學上的革命性的改變,前不久我們丁鋼院長的一個博士後就是寫泛在學習。遺憾的是他將傳統文化模式用現代方式進行強化。所以吳剛在提問時就對他說,你這是在走回頭路,模式是舊的,工具、手段、技術是新的,他的問題其實正好回答了我問這個博士後的問題。我的問題是,你用技術能否解決願意學習的問題?因為終身學習,學習化社會並不是說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開放了,就是學習化社會,它最重要的是要有終身學習的願望。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