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認為,如果不研究道德哲學的問題,那麽我們就無法回答“道德教育是什麽”的問題。實際上,道德與其他的社會內容有很大的不同。為什麽呢?一個社會所具有的道德實踐,它往往是跟這個社會的教化實踐聯係在一起的。我們如果要看道德教育,它的任務是如何在人的心中建起一個高貴的品質,它如何培養人的一種道德習慣和能力,培養人的道德判斷力,培養人的道德意識和品格,引導人過值得過的生活。如果我們分析道德的話,一個社會道德的設置,它的目的其實並不是來控製人,也不僅僅是建構一個有秩序的社會,更重要的是如何來樹立起一個有德性的人,也就是說如何樹立起一個人心中高尚的品質。
(一)道德關心的是個人的品格以及社會的風尚或者說是精神氣質
道德關心的其實是個人的品格以及社會的風尚或者是一種精神氣質。道德哲學所關心的是個人的品格以及社會的精神風尚的一種建構原理。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來,它與道德教育是密切相關的,與道德教育哲學是一致的,道德與道德教育的目的是相通的。那麽從個人來說,我們可以看到個人的道德。比如個人道德理想、道德情操、道德信念、道德情感以及美德,等等,這是一個人精神品格的組成內容。
如果從社會道德的角度來看,一個社會的道德風俗、道德風尚、道德信念和道德價值觀,也就是說一個社會推崇什麽、向往什麽、信仰什麽,等等,這兩方麵都是麵向人的一種精神生活的建構。所以我剛才說的道德,它與道德教育的目的是相通的。為什麽說道德哲學或道德教育要建立在對一個人的精神品格的關心上呢?為什麽要建立在對社會的道德風尚的關心上呢?因為倫理學和道德哲學最關心人的生活。我們知道有個哲學家叫加繆,加繆在西西弗的神話裏麵提到一句話:“嚴肅的哲學問題隻有一個,那就是自殺。”為什麽是談自殺呢?加繆是哲學家不是心理學家,這是因為自殺麵臨著一個嚴重的生活意義和價值的問題。因為哲學家關心的生活不是生活是否富足,他關心的是生活是不是值得過的問題。有一部分自殺的人,是因為覺得他的生活不值得過了,所以自殺了。我們知道,詩人海子,還有很多人,他們絕對不是生活中麵對了什麽樣的困難或障礙而自殺的,而是因為他們生活的意義在他們看來無從尋找。像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餘虹,他在自殺之前,我看到過他在《南方周末》發表的一篇文章,說人有兩種庇護,一種是精神庇護,是在人的靈魂領域裏麵去尋找的;另外一種庇護是人的現實生活的庇護,是要在人與國家的關係中去尋找的。他分析說我們中國人,兩種庇護都是缺乏的。我們一方麵在國家與我們的關係裏麵,國家沒有為我們提供一種健康生活、健全生活或自由生活的庇護;在精神生活領域裏麵,我們缺乏像西方那樣一種宗教的支持。我當時還真的以為餘虹教授解決了他生活的問題,因為我與他有過一段交往,但是沒過多長時間就得到了他自殺的消息,這是非常令人悲傷的事情。所以說,哲學家關心道德問題,關心道德哲學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他關心生活問題。什麽樣的生活是值得過的生活?這是一個很根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