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學人講演錄.第2卷

二、教育研究的方法

字體:16+-

方法是人創造出來或想出來的解決問題的工具。工具有兩個要點:第一,一定要符合我們的目的;第二,衡量工具的價值用“適合或者不適合”而不是“好或者壞”。適合什麽呢?適合研究目的。沒有好的方法也沒有壞的方法,隻有適合的方法和不適合的方法,就好像找伴侶的時候隻有適合不適合自己而沒有好壞一樣。其實人類追求的就是追求適合。在我們平時消費的過程中也是追求適合的過程,我們為什麽偏偏看上這件衣服呢?因為它的款式、顏色尤其是價格比較適合我們。衡量的標準是適合,沒有好壞之分,隻有適合之分。

教育的研究對象是人以及人的道德、創造性、人文精神等非理性東西。教育對於人的研究要注意以下三點,承認這三點作為哲學思考以及實證研究的基礎:①人的活動是有目的的,都是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我們在道德教育中把學生當作“安琪兒(天使)”,把教師當作“聖人”,這個假設從一開始就不對。研究生在寫論文時吃得飽穿得暖又有紅袖添香,但卻不知其所雲。我常問:“餓上三天你還能堅持自己的觀點嗎?”②人具有巨大的潛能。比如說創造性就是巨大的潛能。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潛能。任何違背人性的教育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盡管有時候會取得暫時性的成功。例如,不許談戀愛實際上是不現實的,更談不上暫時性的成功。③人有主觀能動性。主觀能動性表現為在研究活動中對對象屬性的主觀能動性。它不是一步到位的,所以教育難就難在這個地方,我們麵對的主體是能動的。總而言之,人是一個自然體,他有內在的自然屬性,任何方法、任何教育隻要違背人內在的自然都是不能成功的。

關於教育,教師的教育是農業式的,教師的教育活動更像農業活動。而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大多是工業式的。雖然工業比農業先進但並不意味著貶低教師教育,隻是意味著教師教育的活動屬性更像農業活動。教師進行教育活動培養學生更像播種,是稻子、小麥還是豆子,也就是說要考慮人內在的自然。這裏我們要注意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