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坦率地講,我不是一位教育教學理論研究者,而是站在教育教學工作崗位第一線的實踐者、探索者。雖然在師範學校學習過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但也是最基礎的知識,何況當初根本就不知道、不明白教育學、心理學有多大用處,隻曉得師範生都要學習這兩門課程。1984年畢業後,我回到自己的母校——河北省遷安市一中教高一年級物理課兼班主任,開啟了一生為之追求的教育教學實踐與探索。
可以說,從教書的第一天起,我一邊向老教師學習,一邊嚐試著教育教學改革。教書的第二年,我以“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強化訓練”為課堂教學結構,探索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這一改革在高考中結出碩果。從此,便連續擔任高三畢業班及高三“把關”教師。1990年,在安守林校長支持下,我帶領高二年級組,嚐試年級教育教學改革,一年後,走向學校領導崗位,繼續擴大改革成果。1996年,又開始了“真的讓學生動起來”教學改革實驗,進而全麵推進“讓人人都有說話的權力,用製度去提醒,用情感去管理”的管理理念,取消教師上班打卡記錄製度,以此推動學校的全麵改革。實踐證明,上述一係列改革均取得了較好效果。
由於工作的需要,1998年,我調到家鄉教育局工作,擔任業務局長,分管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所有教育教學及科研工作。這又為我提供了第二個實驗場所。通過近三個月的調研工作,決定在全市推進“調整學校布局,發展學前三年教育”,在全省率先實現85%以上的幼兒入園率。在小學階段組建“主體性教育”實驗班,進而推廣到“主體性教育”實驗年級、“主體性教育”實驗校,最後在全市小學推廣。實踐再次證明,上述改革實驗又取得了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