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路上行與思

終歸大海作波濤——汪德平書法作品展序言

字體:16+-

我認識德平老師很偶然。

在一次書畫展上,我一路走來看作品。驀然,掛在較遠處的一個條幅令我眼睛一亮,走近看,是汪德平所書。陪同的同誌介紹德平是安徽理工學校的老師,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省書法家協會理事雲雲。汪德平——我記住了這個名字。

德平書法是真草、隸、行諸體皆備,尤善楷書和行草。其草書,連綿流轉,起伏跌宕,搖曳身姿;其行書,古樸、自然、率真,脫世俗氣;其小楷,就每一筆而言,用筆圓轉,起止有序;就每一字而言,錯落有致,結體謹嚴;就每一行而言,行次規整,排列整齊,大小勻稱;而通觀整篇,更顯得端正大方,質樸厚重。在其作品前駐足良久,眼前便如浮現一泓清水,在月光之下波光粼粼,熠熠生輝,胸中頓生一片清涼、一片寧靜、一片安詳。

德平作品外在的形式美和其中蘊涵的寧靜安詳之氣來之不易,“涉筆之初,以顏魯公為基,繼習晉唐及明人小楷,尤喜六朝碑銘,浸**於《張黑女》《鄭文公》《崔敬邕》,行書宗二王一脈,於顏平原《祭侄文稿》《爭座位》情有獨鍾,漸參以米蘭宮、王覺斯諸家以壯風骨。而近年來於懷素小草、孫過庭《書譜》及章草《皇象急就篇》《隨人出師頌》亦有涉獵”。古代經典大師的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中最為耀眼的閃光點,是人工和天然的圓滿合一,有著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哲學意蘊,美學內涵豐富而純粹、多變而又和諧。無論從精神層麵還是技法層麵觀照,這些開創一代新風、引領**的大師都是高高在上的,他們和日月同輝,引領後人。德平師承古人篤誌不移,臨池不輟,經年累月,深得古人之神韻,成就顯著。

“創新”是書法的至高境界。這因為傳統是一個永遠運動擴展的疆域,它的精神和靈魂是不斷的創造,當代經典作品將隨著曆史的進程而成為後一時代的傳統,變成永恒,正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百年”。德平深悟個中三昧,“出古求變,乃臻書法之新境也”(汪德平《自省齋自述》)。德平所追求的“新境”乃“顏底魏麵”,即在學顏真卿基礎上,再習北朝碑刻,以晉唐為宗,融六朝碑銘意趣,逐步形成沉雄方厚、血肉豐滿、結體勻稱、婉轉圓通、生動灑脫、神采飛揚的藝術風貌。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細觀德平近期作品,可見其追求的書法意境在他的書法創作中日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