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路上行與思

序一

字體:16+-

王湛

李明陽同誌寄來《教育路上行與思》的書稿,我讀起來感到很親切。

李明陽同誌是學師範的,畢業後先在安徽的一所農村師範學校任教,而後走上教育行政管理崗位,在省教育廳工作已經二十又四年。在廳裏的20餘年中,有10年是擔任廳基礎教育處的正、副處長,7年前升任廳領導,現任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總督學。我簡略介紹李明陽同誌的工作履曆,是想說明他30餘年的教育工作生涯主要是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我與李明陽同誌相識並有交流,正因為我也是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21世紀初的幾年,我在教育部任副部長兼任教育部總督學,主要負責基礎教育工作。當時李明陽同誌正擔任安徽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工作上的聯係多一些,圍繞基礎教育工作的交流也多一些。今天讀李明陽同誌教育書稿,書稿中主要寫的是關於基礎教育工作的實踐與思考,讀來既勾起許多回憶,也激起很多共鳴,因而覺得親切。

李明陽同誌在基礎教育管理工作的領域裏一路走來,且行且思,他的實踐與思考,有三點值得一說。

其一,其行求實。安徽的基礎教育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安徽地處我國中部,是一個人口大省,農業大省,也是基礎教育大省。安徽夙有“耕讀傳家”的重教傳統,城鄉群眾對“有學上”“上好學”,有著強烈的訴求。但是安徽基礎教育底子較薄,滿足群眾“有學上”“上好學”訴求的困難也較多,安徽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任務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要艱難得多。21世紀初,作為全國農村稅費體製改革的試點省份,安徽的基礎教育更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農村稅費改革與教育何幹?不了解這段教育曆史和當時中國農村義務教育投入體製的人是很難把這兩件事聯係起來的。但當時農村稅費改革對農村義務教育影響巨大,原來支撐農村義務教育的農村教育費附加和麵向農民的教育集資這兩大支柱一下子撤掉,新的保障機製尚未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的大廈靠什麽來支撐,對當時全國的教育事業來說,是最緊迫、最嚴峻的問題。而一開始國家有關部門和安徽省設計的方案對稅費改革給義務教育帶來的影響認識是不充分的,應對措施也是乏力的。這時,最關鍵的問題是讓方案製定者、決策者對實際情況有準確的了解,對稅費改革給義務教育帶來的影響有深入全麵的評估。此時,說實話,聽實話,反映實情,了解實情就至關重要了。我們不能忘記安徽省教育廳和安徽教育係統的同誌們,他們堅持實事求是、敢講真話、反映實情,表現出科學的態度和無畏的勇氣。李明陽同誌正是安徽教育界積極而勇敢地反映實際情況的許多同誌中的一員。當時他正擔任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這個崗位在當時應該說處於風口浪尖。2000年下半年和2001年,我幾次和國家有關部門的負責同誌去安徽調研,在省、市、縣、鄉及基層學校召開座談會,了解情況,聽取反映。李明陽同誌參與了調研的組織工作,我也是在那個時候和他有了較多的接觸。由於安徽的試點和探索,在農村稅費製度改革的同時,我國基礎教育的管理體製和投入體製也發生了重大變革。2001年召開的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對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製重新定位,實行“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體製,經費投入也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的範疇。這一段改革曆程向我們表明了教育體製改革的推進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教育體製改革的成功是與一線廣大的改革參與者求真務實的工作實踐分不開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