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科學研究法

第二節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曆史、現狀和發展

字體:16+-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是伴隨著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的產生,以及教育實踐的逐步深入和教育理論的逐步發展而產生和發展的,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文化的進步而不斷革新和日臻完善。本節將概括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曆史,闡析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現狀,揭示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發展趨勢。

一、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曆史[20]

(一)萌芽時期

原始社會時期,教育在生產勞動中進行,人們一方麵以言傳身教的方式把知識經驗傳授給下一代;另一方麵對傳授過程的方式方法以及對年青一代的教育效果,進行自然的觀察和原始總結,以便不斷改進。當時的觀察和總結往往是無計劃的、不自覺的,而且是零散的、低水平的;通過觀察獲得的新發現,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總結也隻是停留在思維上,沒有文字上的描述和概括。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隨著文字的出現,學校教育的產生和發展,教育實踐的日益深入,各方麵文化科學知識的積累和豐富,觀察法、經驗總結法等教育研究方法為教育家們自覺運用,曆史法、文獻法、測量法、思辨法等教育研究方法也隨之出現。我國古代孔子、朱熹等著名教育家對教育的研究,其方法主要是觀察研究和經驗總結。古代許多教育家為了對先輩教育思想和實踐進行深入研究,常查閱曆史文獻資料或對先輩教育言論進行注疏詮釋,這些做法均屬曆史研究和文獻研究。我國古代考試,特別是科舉考試,就是對考生進行測量評價。

古代的教育研究方法曾有效地推動了古代教育研究,但它僅僅停留在定性描述和主觀分析推斷的水平上,還缺乏全麵係統的邏輯論證和精確的定量分析及嚴格的科學實驗驗證。因此,當時所采取的各種教育研究方法還沒有達到真正科學研究的水平。例如,那時的觀察法是缺乏係統性的,教育觀察者往往以不完全的經驗或證據為基礎,忽視同時存在的複雜的教育因素在起作用,或者讓感覺及偏見影響觀察與結論。在權威專斷的古代,盲從權威、迷信古人是普遍現象,因此,人們觀察教育現象,總結教育經驗,思考教育問題,探索教育規律,常常以權威的訓諭為準繩。如我國古書記載的“法先王”“遵先王之道”等一類的話,就帶有濃厚的教條主義和權威主義的色彩;在歐洲的中世紀,上帝和神高於一切,宗教思想也嚴重地束縛著人們的科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