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教育科學研究文字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文字資料是指有關教育現象或事實的觀察和訪談記錄、教師教案及教育日誌、教研工作筆記等以文字形式記錄下來的反映研究對象行為的性質、特點及其變化以及研究對象的態度、意見等方麵信息的描述性資料。[1]文字資料因數量化水平較低甚至不能數量化,因此一般隻能進行定性分析。
一、文字資料的積累
(一)積累資料要全麵
1.資料積累應做到“質”不分“正”“反”
對於相同觀點和不同觀點的理論、方法、數據等都應予以關注並進行積累。充分占有同一內容的不同觀點、理論等資料,可以更好地保證全麵、客觀地觀察事物和研究問題。
2.資料積累要做到“類”不分“點”“麵”
“點”是指事物的微觀狀態,“麵”則是指事物的宏觀層次。不分“點”“麵”就是要求對特定事物的具體情況和概括性的資料都要同時注意收集加以積累,從而有助於資料積累的係統性,進而全麵了解和研究事物。
3.資料的收集要做到“時”不分“古”“今”
收集資料要注意積累它的現實狀況,同時也應關注它的曆史狀況以及未曾掌握的其他情況,從時間順序上將有關資料內容的發生、發展、變化情況全麵進行積累。
4.資料積累要做到“地”不分“中”“外”
要注意收集本國情況的資料,同時也應注意收集有關國外的資料,從而使有關資料在地域範圍上達到全麵性的要求。
5.資料積累應做到“書”不分類型
這裏說的“書”是泛指一切文字資料,對某一專題內容注意從不同類型的有關文獻中去進行收集,避免遺漏。
(二)積累資料要準確
1.要注意資料內容的準確性
應盡量使用第一手資料,它反映的內容保持了“原汁原味”;對摘錄的具體內容要注意其準確性,特別是定義、數據、公式、符號等,一字之差,往往謬之千裏;對於個別的、一時難以翻譯的外文資料,最好照錄原文;還要注意文獻線索及其出處記錄的準確性,以便為編寫參考文獻目錄以及進一步查閱一次文獻提供準確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