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科學研究法

第二節 教育敘事研究法的操作策略

字體:16+-

一、教育敘事研究的基本步驟

敘事研究首先要有“事”可“敘”,這就需要選擇、觀察、收集、整理故事;敘事研究還要對“事”進行“研究”,這就需要理論的準備和理性的視角;敘事研究還要對研究成果進行撰寫,這就需要具備流暢簡練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簡潔明快的文字寫作能力。隻有這樣,敘事才不至於停留在日常經驗的“素描”,而是達到對教育事件或經驗的“深描”;也隻有這樣,研究的結果才具有不同於其他研究或描述的獨特價值。

一般來說,在中小學開展的敘事研究主要有這樣的步驟:確定研究問題——選擇研究對象——進入研究現場——收集研究資料——編碼並重新講述故事——撰寫研究報告。

(一)確定研究問題

確定研究問題是進行研究的前提。教師的敘事研究雖然已經明確了總的框架是教師研究,但是,教師研究的範圍仍然很廣泛,教育觀念、教育機製、素質結構、日常生活、體態行為、課堂教學等都可能成為研究的問題。教師的敘事研究更注重以“小敘事”來繁榮“大生活”,更關注微觀層麵細小的普通的教育事件,更強調對教育中特殊現象的描述和體察,因而,研究問題須在一開始便確定下來,以便下一步研究的順利進行。

確定研究問題的過程中需要考慮三個方麵的因素。一是所探究的教育現象與內隱的研究問題要有價值,如對學生發展、對學校教育質量提升有所貢獻,對改善教師的教學生活有所幫助等。二是所探究的教育現象及內隱的研究問題要有新意。新意既包括這類教育現象或問題尚未探究,也包括對別人而言不是新問題,但相對於研究者本人而言,這些教育現象或問題仍然存在疑問或被其困擾。三是具有可行性,即具備主觀條件、客觀條件和時機條件。主觀條件是指研究者要考慮自己的知識儲備以及能力是否能夠駕馭研究工作,是否了解敘事研究方法,研究過程中能否及時補充所需要的知識等;客觀條件是指具備探究這類教育現象或問題的環境;時機條件是指研究者當前及其後一段時間內可以對這類教育現象或問題進行持續探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