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經濟學

第二節 教育收益

字體:16+-

教育是一種具有雙重屬性的行為:它既是投資行為,也是消費行為。作為一種投資行為,就會涉及投入與產出的問題。在經濟學中,如果投入大於產出,說明這種投資行為是不合算的。如果產出大於投入,則說明這種投資產生了收益。當把教育當作一種消費行為的時候,作為消費者,我們都希望能夠買到“物超所值”的物品,即我們所付出的成本要小於購買到的商品的價值。換句話說,當學生付出成本購買教育商品的時候,就是希望教育能夠帶來豐富的收益。

一、教育收益的含義

“教育收益”(Returns to Education)是指教育能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的好處(經濟的和非經濟的),是教育活動中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消耗與所取得的符合社會需要的勞動成果之間的比較。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教育過程是從教育資源投入、利用到教育產品(畢業生)產出的過程,是教育機構和受教育者共同參與的雙邊的勞動過程。與其他勞動過程一樣,教育過程也有一個投入與產出、所費與所得的問題。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畢業生參加工作的起點工資比一個小學畢業生參加工作的起點工資高100元,那麽我們可以說這100元就是因接受教育而增加的收入減去他因上學花費的成本如書本費、學費、交通費等,即教育帶給他的收益。這一部分可以稱為“教育的經濟收益”。此外,教育對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有巨大的影響。正麵的、良好的教育可以使人更加成熟、睿智,而這種變化對人本身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即“教育的非經濟收益”。從社會角度講,教育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高技能人才,促進了社會發展。人們因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了自己的素質間接地減少了社會犯罪現象的發生,政府機關因雇用高等教育人才而提高了辦事效率,企業因接收了高技術人才而提高了生產效率等,都是教育為社會帶來的好處。但是,教育還會給個人和社會帶來負收益。對不愛學習的學生來說,上學成為一種痛苦的經曆。現代社會出現的篡改電腦程序、偽造信用卡等智能犯罪正是教育給社會帶來的負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