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促進經濟增長的資本、勞動力和土地三個要素中,由於土地的不可再生性,其數量是相對固定的,經濟理論分析的重點就在於資本(尤其是人均資本)和勞動力數量與質量提高對經濟長期增長的作用。在一個經濟體中,資本存量的增加主要來自投資比率的提高以及自身的積累,資本效率的提高則取決於技術進步,勞動力數量的增長涉及出生率、死亡率與遷移行為,勞動力質量的提高則是一個專業化人力資本積累的過程。在物質資源稟賦有限約束條件下,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日益凸顯。
一、教育、人力資本與經濟發展三者之間的關係
教育對經濟增長所起的積極作用是多方麵的,但我們必須找到能夠實現這些作用的有效途徑,使教育真正對經濟產生推動作用。一般認為,教育推動經濟增長有直接和間接兩個途徑:直接的途徑是教育部門作為社會係統的一部分,自身需要消費、投資,並會吸引國外留學生,從而創造社會財富,推動經濟的增長;間接的途徑是由教育所帶來的勞動者素質、技術以及各種能力的提高,即人力資本發生增值,進而推動各行業的技術進步,最終刺激整體經濟增長,這是更為主要的途徑。
教育對人力資本形成的功能在上一節已有介紹,通過教育形成的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推動則主要有三個功能:一是人力資本的生產功能,即提供更多具有一定技能的勞動者以增加生產要素數量和提升勞動者技能水平以增加生產要素效率,從而推動經濟增長。二是人力資本的製度性功能,即在文化、遴選、勞動力市場劃分、意識形態等方麵提供製度供給,從而推動經濟增長。三是配置功能,即在社會流動、生育行為等方麵改善勞動者的要素配置能力,從而推動經濟增長。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推動比較直接的表現是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同時,經濟增長也反過來為教育的發展提供條件,在教育直接的經濟產出和間接的人力資本效應下,技術不斷進步,經濟進一步增長(見圖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