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經濟學

第四章 教育與人力資本形成

字體:16+-

按照H-O-S理論[1],一國主要出口那種本國相對豐裕和廉價的生產要素所生產出的產品,同時進口那種本國相對稀缺的生產要素所生產出的產品。但人們發現美國的情況與H-O-S的理論預測不符,存在“裏昂惕夫之謎”。[2]現在人們認識到,這是因為美國出口的農產品包含了人力資本密集型的產品,資本豐裕型的國家是在出口專業人力資本的勞務。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德、日本等戰敗國在短時期內奇跡般地迅速恢複和發展起來,瑞士、丹麥、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地區、中國台灣地區等資源稟賦很差的國家或地區經濟也取得巨大成就,而大量以實施資本積累為先導的工業化戰略國家在實踐中卻不很成功。人力資本理論的創立,開辟了人類關於人的生產能力分析的新思路,有力地解釋了20世紀50年代經濟增長之謎及知識與技術創新的特殊作用。由此可見,人力資本對於實現經濟增長是極為重要的。如何解決人力資本的形成、積累和發展問題始終是世界各國麵臨的重大課題,也是教育經濟學應當研究的重大理論問題。人力資本論是現代西方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理論派別,也是教育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本章擬對人力資本與人力資本理論、教育對人力資本形成的貢獻及人力資本如何促進經濟增長和發展等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