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經濟學

第二節 教育與經濟增長的模型分析

字體:16+-

關於教育與經濟增長的模型分析,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生產函數法

傳統西方經濟理論認為,經濟增長主要靠兩個因素起作用:一是資本(包括土地)投入的增加,二是勞動投入的增加。根據這一理論,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P.H.Douglas)和數學家柯布(C.W.Cobb)提出了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數,又被稱作生產函數法。一般情況下,若經濟的產出是Y,有i個生產要素X1,X2,…,Xi,則生產函數的一般形式為:

式中,t為時間變量。為了簡化模型,在諸多生產要素中可進一步選擇其主要因素,通常認為資金K和勞動L是最主要的因素,這樣式(3-1)可簡化為:

這就是用於測量資金、勞動、技術進步與產出之間關係的一般形式生產函數。技術進步因子用A來表示,經常采用的生產函數是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

式中,A代表技術進步;K代表資金;L代表勞動(可用人數或勞動時間表示);α為資金的產出彈性,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資金增長1%時,產出增長α%;β為勞動的產出彈性。在分析教育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時,可把式(3-3)改寫成:

式中,E表示教育因子;γ表示教育的產出彈性。或:

式中,Q表示教育與培訓經費投入;R表示科研與設計經費投入;γ表示教育產出彈性;δ表示科研與設計產出彈性。或:

式中,E表示教育因子。式(3-6)的含義是教育的作用相當於勞動力人數L擴大E倍。

1990年,美籍華裔學者劉遵義(Lawrence J.Lau)等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數對1960—1985年58個國家影響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因素進行了研究後發現:教育對總產出有很大貢獻,就業人員平均受教育年份增加1年,可使國內生產總值提高3%;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教育的起始水平越高,教育對生產力的作用越大;教育的經濟效益可能存在臨界點,一般至少需要4年以上的教育才能達到讀寫算的最低水平。因此,教育起始水平隻有超過平均受教育年份4年這個臨界點,才能顯示出巨大的經濟效益。[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