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個比例”
教育事業的發展表現在規模、質量、結構和效益等方麵。但教育不論如何發展都離不開數量充足、分配合理的經費。教育隻是政府舉辦的一類社會事業。教育經費與其他社會事業和其他財政支出項目之間具有競爭關係。人力資本理論麵世以來,人們越來越接受辦教育不僅是消費,同時也是投資。作為後發國家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對國家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到2000年達到4%的目標。但2005年,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僅為2.86%。2006年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中指出要保證財政性教育經費增長幅度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逐步使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
公共教育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和財政支出中教育支出的比重是衡量公共教育支出的重要指標。世界各國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大體都在1/6左右,因此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與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有關。發達國家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較高,一般在35%以上,所以發達國家的教育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平均約為6%。發展中國家財政收入占GDP比重約為25%,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約為4%。
表9-2 1870—1993年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百分比
資料來源:[美]維托·坦齊,[德]盧德格爾,舒克內希特.20世紀的公共支出.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表9-3 1952—2005年我國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百分比
資料來源:1952—2000年的數據來源於:王磊.公共教育支出分析.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