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怎樣看清自己?有無可能把握自己的命運?這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其實,人應該有一種敬畏。就像作為教師,站在講台上,怎樣看待學生?怎樣看待自己?是不是把自己擺在居高臨下的位置?其實,每個人的知識都是有限的,每一個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這意味著教育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
教育開放性的根源是教育者的敬畏:一是對知識的敬畏,教育者應把自己還原成學生,成為真理的追求者,在我之上,有更高的東西在引導,而不是形成固定封閉的知識係統,重複一年又一年的講稿。教育要激發對學生、對真理的愛,而不是對老師的愛。二是對生命的敬畏,這是課堂應有的品質。學生的發展不可以被簡單地掌握、簡單地控製。因為每個學生都是自然造化的產物,都是鮮活的、獨具個性的個體。每個人的生命發展的過程是一個遮蔽與敞開相結合的過程,失去了秘密的個體必然被置於人為的設計改造之中。對兒童生命發展抱持敬畏之心,就是先在性地承認兒童生命發展的複雜性,必要的隱秘性,以及由此而來的生命發展的自由的可能性——一旦個體發展被置於強光之中,這就意味著個體發展自由的匱乏。
這也表明成為一個好老師的艱難,唯其艱難才足以構成對教師生命的挑戰,成為好老師的艱難過程也是教師自我生命成長的過程。讓每個孩子心靈激**起來,煥發個體靈魂的秩序,促使生命意義的不斷生長,追尋生活的可能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自身的生命意義也被充分激發出來,教師由此走向生命的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