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的高度即人性的高度

第一輯 教育的生命情懷

字體:16+-

愛與責任:因災難而生的教育精神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此次災害導致六萬多人遇難,兩萬多人失蹤,數十萬人受傷,數百萬房屋倒塌。當災難以迅疾之勢進入當下中國社會生活空間,迅速成為激勵民眾、喚醒民心、凝聚民族的精神性事件,億萬中國人迅速成為一個完整的生命共同體,以此來扶助災民,共同對抗災難。與此同時,災難本身也成了一個重要的教育場域,無數人的靈魂獲得淨化,對生命的關切勝過一切,由此而生的愛與責任,構成教育精神生長的起點。

(一)生命高於一切

日漸體製化的教育,像一架冰冷的機器,把置身其中的每個人都帶入以知識的獲得與技能的訓練為中心的教育流程。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加上當下教育競爭的愈演愈烈,以及大眾文化所提供的某種虛幻的溫情,我們開始越來越多地沉溺在個人功利性的教育追求之中,把自己封閉在個人自我成就的追逐之中,逐漸失去了對他人生命世界的鮮活感受,我們的教育精神也在功利主義與技術主義的侵蝕之中一點點走向封閉。

現代文明在不斷提高個人自主、自立能力的同時,也在逐漸地導向人的孤立。科技與商業的高度發展,把人與人之間原本淳樸敦厚的關係,轉變成了利益的交換,轉變成對財富和名聲的追逐。每個人都為著自己的生計謀算,所產生的必然結果,就是個人私欲的極大膨脹,以及對他人以及社會的漠不關心。商業、財富和名聲,正在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特質,正是這一特質掩蓋了生命的真相,使我們片麵地看待生命,他者生命成了一種功用性的存在。每個人都習慣於把自己厚厚地圍裹起來,麵對他人生命世界,我們更習慣於隔岸觀火,缺少必要的敏感性,有用性成為交往的尺度,生活伴隨人心的迷誤而變得冷漠,少了些許人性的溫暖。卷入其中的現代教育以培養個體對當下生活的適應為基本目標,不再以個體整全人格的發育為根本目標,這意味著現代教育本身正在成為滋潤狹隘個人主義與利己主義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