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責任感的培育,是一項由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共同參與,從責任認知、責任情感、責任信念到責任行為等諸方麵齊抓共管的育人係統工程。其中,學校是責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學校要著力營造以責任感為表征的學校文化,把責任感教育納入每個教師的教育教學中,納入日常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建立健全學生責任感教育的長效機製和社會大環境;要以成人、成才、奉獻為思想脈絡,努力體現時代性、層次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構建更為開放、靈活、實效的責任教育體係,幫助學生提高對責任的理性自覺。
(一)堅持正確導向,營造濃厚的責任文化氛圍
受社會環境的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判斷標準也日趨多元化。一些學生在思想意識中重自我、輕社會;重利益,輕抱負;重索取、輕回報。這些思想意識直接影響到社會責任感的強弱。以德治國的方略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對學校德育提出新要求。因此,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積極用正確的價值觀引領責任感培育十分重要。學校要堅持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引導他們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個人需求與社會責任之間的關係,培養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使命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深切關愛祖國的前途和命運,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祖國的需要結合起來,用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精神激發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我國要把培育責任文化作為基礎工程,推進社會環境育人,努力營造一個以盡責為榮、不負責任為恥的責任文化氛圍,促進學生責任意識的發展和責任精神的形成,使人的責任感最大限度地得到釋放;要堅持實事求是,推進輿論環境育人,通過對身邊典型人物、先進事跡的正麵宣傳,發揮其示範引領作用;要著力加強網絡陣地建設,順應現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和青少年學生接觸、運用互聯網等新興傳播媒介越來越廣泛的新趨勢,善於運用青少年熟悉的網絡語言,喜聞樂見地開展網上責任教育,努力提高責任教育的覆蓋麵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