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國家創新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知識創新的主力軍、技術創新的重要方麵軍、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7],在創新型人才培養和創新文化建設等方麵也具有獨特優勢。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培養大批創新型人才是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對高校提出的急迫要求。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存在科研與教學“兩張皮”的現象,已經嚴重影響到高校職能的整體發揮。在諸多原因之中,科研評價機製已成為一個飽受詬病的關注對象之一。如何改進高校的科研評價機製,將科研與教學進行整合,已成為當前我國高校的重要任務。結合高校特點和當前我國現實需要,在整合科研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堅持推進以人才培養為導向的高校科研評價改革。
(一)加強教學部門與科研部門的協同,在教學評估中提高科研創新融入教學的考核權重,在科研評價中加大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教學成果的鼓勵和引導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教學作為教師考核的首要內容,把教授為低年級學生授課作為重要製度。在大學,尤其是研究型大學,教授既是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的主要承擔者,又是創新科技與文化的重要實現者,還是知識、技術應用的重要參與者。教授通過對教學材料的加工,創造性地傳播科學文化知識;以智力為本,拓展受教育者的能力;以身心兩健為目標,塑造全麵發展的人。這呼應了教學與科研不可分割的要求。當下在科研評價中,高校更應增加教學效果的指標權重,把教授對學生的指導納入科研評價的具體指標,鼓勵大學教師不斷改進教法,更新教學手段,更新課件內容。
高校科研工作存在很多問題,如大量低水平的重複、抄襲嚴重、學術不規範等。從問題表象看,好像許多高校教學科研人員僅僅滿足於論文著作的發表,以及所獲得的名利,其實背後涉及的是更深層次的具有“重數量、輕質量”“重科研、輕教學”等典型特征的科研評價機製。我國高校科研已經出現脫離為人才培養和社會發展服務的現象。大量學術文章被稱為“文字垃圾”,成批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閣”就是最好的明證。因此,作為指揮棒的大學評價必須要進行改革。首先,評價的重心應當從論文數量、刊物類別和項目級別、經費轉為研究成果的價值,包括其對教學工作、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等方麵產生的實際效益。其次,科研評價應該從隻關注科研成果到兼顧科研過程,應當從研究啟動與實施到成果發表、推廣,再到發揮學術效應和社會效應。最後,從項目、職稱、獎勵等資源分配方麵也要改變功利取向。一方麵,突出對成果質量和成果轉化程度的考查和獎勵,鼓勵大家多出高水平成果;另一方麵,也要為學術積累和沉澱留有一定的許可空間,尤其是在基礎研究領域,除了使用定量科研指標,更要重視關於質量的科研指標。另外,在教學評估中也要加強對科研工作的回應與關照,提高科研創新融入教學的考核權重和獎勵,鼓勵科研成果及時向教學成果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