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詩詞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我們古代的詩人為什麽能夠寫出這麽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呢?我以為首先是因為詩人在情境中萌發了情感,境中生情,情動而辭發,使詩人寫下了動人的詩篇。這就是劉勰所說的“情以物遷,辭以情發”。盡管小學生寫作文不是詩人做詩,作家寫文。但是,它同樣需要情感。何況我們的兒童又是富有**呢!於是我想通過創設情境,突破小學作文教學的難點。
我首先選擇了大自然。
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親近自然。大自然中那青山綠水,綠樹紅花,小橋流水,鳥叫蟬鳴,都是可以和孩子對話的。那初升的朝陽,落日的餘暉,璀璨的明星,蒙蒙的細雨,飄飛的雪花,都是令人神思飛揚、流連忘返的。大自然是一本讀不完的教科書。所以我引導學生從觀察大自然開始,從這麽一個廣闊無垠的世界裏,去獲取豐富的作文素材。
記得那是春天的一天,風和日麗,我帶孩子來到了公園。我事先安排好觀察順序:走到公園橋上,我讓他們停下來,憑著橋欄杆看橋下的流水。“大家看河水是什麽樣的呢?”我問。
“冰雪消融了。”(他們剛剛在課本上學到的詞句)
“小河水在輕輕地流著。”
在這有意觀察中,孩子覺得周圍世界特別的新奇,喚起了他們對大自然的關注。我們繼續往前走,放眼望去,“春風怎樣拂起了岸邊的柳枝?”
“柳枝在春風中**漾。”
“柳樹已經萌發了新的綠芽!”
後來有不少同學寫了柳樹日記,吳洲就連續寫了5篇。
我們來到草地上,圍坐在水池邊,望著噴泉回憶課文中的句子:“泉水在歌唱,小鳥在歌唱,小朋友也在歌唱。”大家一起進人了春的情境中。有孩子驚喜地說:
“李老師你看,小草從泥土裏鑽出來了!”一個“鑽”字用得多傳神!這句話到現在我還清清楚楚記得,還感覺這就是詩的語言。路過動物園時,恰巧孔雀開屏,有孩子說:“孔雀開屏了,它要和春姑娘比美呢!”這麽美的語言隻有在特定的情境裏才能自然生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