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學名家談成長

惜時,讓生命增值

字體:16+-

“濯足長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時間如斯,去而不再。因而善於利用小閑而成大事,實乃人生開發生命的藝術。

不少人驚異於我怎麽會有那麽多時間。他們問我:摞起來有兩米高的手稿,1200餘篇公開發表的研究文章,100多冊正式出版的教學著述,2000多萬字,別說寫,光謄抄一遍得用多少時間?然而時間的奇特,就在於珍惜它可以一以當十;輕視它便會十以當一。隻要在懂得“時間可貴”的人手裏,時間便能增值。

立體地利用時間,幾乎已成為我的習慣。20世紀50年代,我執教的村校離中心小學有一小時的步行路程,名目繁多的政治學習、會議,常要去中心校集中,光來回就要步行兩小時。為了不浪費這步行的時間,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我便以背《中國文學》中的詩文為樂,書本隨帶,以備背不下去時瞧上一眼。就這樣,一個來回常常可以背誦三五篇,也可謂收獲不菲了。

“行動著的人最接近上帝”。學習、研究、工作密切結合,互相促進是最佳策略。我的許多研究成果,都是適應執教語文、當分管教學的副校長、當語文教研員、帶教名優教師研修班等工作的需要而自然形成的。這也是對時間的立體利用。如我每年在各地要作很多講座,在這方麵我總是有求必應。對方出題,我就按題準備並講授,而且要求自己不帶講稿。因為這樣會十分有益於磨礪思維的敏銳性,也十分有益於在感受現場氣氛中激發靈感。一場講下來,我能屢屢獲得思維的閃光和智慧的火花,往往兩三篇文稿的構思已在其中了。

1984年,我調任浙江省紹興縣教研室副主任,我的研究天地更為開闊。為了了解全縣小學教育現狀,我參與實驗、指導教研、聽課剖析、講座輔導、交流信息、檢查教學,對獲得的材料做去粗取精和去偽存真的整理,然後運用係統原理,製定了適合農村縣情的以教研為中心的教學整體優化方案。這期間我任兼職編輯達6年的省城教學刊物要調我去編輯部,以後省義務教育教材編委會又要調我去省城編小學語文教材,但都因農村教育需要而沒有成行。也許,在大城市的工作環境我會另有發展,但我感恩於農村教育,因為正是農村的樸實和偏僻,使我能低調地沉潛其中,為我的生命開發贏得了許多寶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