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生命的特殊性,先天不足和後天失調,我已不可能成為學養豐足而又思維敏銳,重大成果迭出的“英才”,便想努力成為學曆低、基礎知識薄弱,但能夠在夾縫中圖發展,在揚長避短中出成果的“鬼才”。“鬼才”的優勢在於縱向深入,為應用而學習,針針都見血;橫向獵取,生吞活剝,船小掉頭快,可以努力降低生命“成本”。在科學發展已進入到互相交叉互相滲透的今天,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我根本無法樣樣精通。因此決心不給自己畫地為牢,而是以語文學科的任務為圓心,向鄰近學科領域作全方位的思維輻射,找到許多研究的空白點,去種植思想、種植智慧,讓它們結出累累果實。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研究56年,雖說不上有多少真知灼見,但在上下求索中卻舍得下“笨功夫”。這以後,盡管工作屢有變動,調到了鄉中心小學、區中心小學,工作職務也不斷更換,當教師、當教導主任、當少先隊總輔導員、當校長……但對於語文教學卻還是一往情深,在任何情況下,都舍不得丟下語文課本。在擔任區中心小學副校長,分管全區中小學教學的情況下,我還硬是兼教了一門初中語文。可以說,半個世紀以來一直在探討農村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路在何方”。為了語文教學,我不僅學習係統論、控製論、信息論等新興學科理論,而且廣泛涉獵與語文教學鄰近的學科,如符號學、社會學、民族學、效率學、文化學、生態學……乃至模糊理論、全息原理、信息縮微技術、筆跡研究……以期拓寬語文教學研究的思維視野和理論空間,及時抓住教學研究前沿的新課題。我的許多篇研究文章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其中有不少是雜學旁搜,為語文教學所用取得的研究成果。我也知道“生吞活剝”自然比不上“熟讀成誦”的好,然而生命有限,機遇不再,像我這樣起點低、起步晚、路又不順的凡夫俗子,是不能不計算一下生命“成本”的,也隻好在夾縫中曲線前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