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學名家談成長

字體:16+-

從跨進師範學校大門的那一天起,我就按照我崇拜的老師來塑造自己。

1959年8月30日,我跨進了江蘇省徐州師範學校的大門。

“哦,三年後我真的要當老師了!”我望著教室裏張貼的“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又紅又專,一專多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等標語,自言自語。於是,所有教過我的老師,一一浮現在我的腦海。老師們成了我的一麵麵鏡子。他們的今天,成了我的明天。那時,我有一個最簡單的想法,就是要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絕不能做一個被學生瞧不起甚至奚落的老師。

我要像李曉旭老師那樣知識淵博、講課幽默。於是我更自覺地讀書,不但讀文學的書,而且讀教育方麵的書,馬卡連柯的書讀遍了。此外還讀哲學、啃政治經濟學,不但讀,而且做筆記。

我要像張敬齋老師那樣多才多藝。那時學校對我們師範生的要求是“又紅又專,一專多能”。我除了繼續保持著對文學的愛好外,對繪畫、書法、音樂、戲劇仍有濃厚的興趣。我是“三好學生”,是學校的文藝骨幹,既是合唱隊隊員,又是民樂隊隊員——在樂隊裏拉板胡、二胡。

三年的師範學習生活,使我養成了很多好的習慣,包括生活習慣。我最感謝母校培養了我思考的習慣。讀書,我思考了,所以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吾日三省吾身”了,所以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思考自己的明天了,所以養成了讀我身邊的老師的習慣,記他們的優點,同時也思考他們的不足。

畢業前一個多月的實習,是對我三年學習的檢驗。實習結束時,我和實習班的小朋友灑淚而別的場麵,是我向母校交出的最好的答卷。我的目標是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一個月下來,我覺得離這個目標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