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反思是一種整合外在知識和個人知識的努力
今日的教師,特別是處在急劇而頻繁變革中的教師,她們已經不可能完全地關起門來教學,除非她們已經到了職業生涯的“保守”和“不投入”階段,快要退出教學生活。自己對專業發展無所求,學校也不再強求。麵對各種洶湧而至的變革浪潮,對於本研究中的四位老師而言,她們所做的是如何更有效地學習,以不致在變革中被淘汰出局。教學反思無論是作為學習過程的一個環節,或是作為一種學習方式,都反映了教師對外在知識的歡迎。不論從認知建構主義的觀點,還是在四位老師的教學反思中,我們都能看到教師學習是一個新知識與原有認知圖式交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在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反思是一種整合外在知識和個人知識的努力。
在教學反思中吸納外在知識過程,也是捕捉與活化個人知識的過程,這是整合外在知識的基礎。本研究的結果告訴我們,教師個人知識的存量是影響這個知識整合過程的重要因素。例如,張老師和田老師豐富的個人知識,或者叫豐富而複雜的認識圖式能夠使她們對外在知識形成分析、批判和吸納的基礎。李老師和宋老師相對她們來說,缺乏必要的個人知識,在外在知識的衝擊下被輕易地改變原來的立場,或者說,她們也不甚明白自己原來是否有清晰的立場。在外在知識與個人知識的較量中,外在知識占據了主導的位置,表現為個人知識被外在知識的殖民化。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自我”便逐漸消減了(或者說本來就沒有清晰的“自我”)。當然,影響教師個人知識的積累,教學反思中在外在知識的滋養下生產個人知識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教師的探究意識和能力。也就是教師是否有意識和能力去分析教學現象中存在的邏輯,以及現象背後的層層脈絡。如果說新課程這樣自上而下的改革容易通過“實證-理性”取向改變教師的話,教師的最好應對策略就是通過探究的意識和能力促進外在知識和個人知識的整合而實現自我更新。這就是所謂的“規範-再教育”,或“自內而外”的教師改變,而不是改變教師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