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第二節 師德職前培養常用的方式與方法

字體:16+-

師範院校擔負著培養師資隊伍的重要任務。師範生是未來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不僅要具備廣博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較高的道德境界。師範院校的德育工作,不僅影響師範生本人的發展,還將影響其未來學生的健康成長。而德育方法作為德育實踐活動的中介和橋梁,是提升德育科學性和實踐性的關鍵因素。因此,師範院校必須重視培育學生的師德,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培養師範生具有初步的職業道德。

師範院校培育學生師德,主要有三個途徑和方法。

(一)課程

課程是師範院校的師範生在職前進行師德教育、列入課程編製計劃中的實體內容。任何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都會圍繞培養目標設置一係列的課程。主要通過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係統地向師範生傳授學科教學內容。也就是說,課程在這裏專指學科課程,作為活動的相對概念。課程連同它的操作載體——學科教學一起,成為包括師範院校對未來教師的師德進行職前培訓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課程作為師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它的優勢在於能夠把一般的道德原理和師德規範有機又有效地聯合起來。教學內容的係統性,計劃而有規模的教學,集中而又方便的時間條件,都是課程方法的基本特點和優勢。

為了增強課程在師德培育中的實效,第一,應將課程設置的出發點落到現實基礎上,正視人性和環境對社會道德和師範生個體道德的影響。具體地說,應把培養理想德性人的師德培育目標變成培養有道德判斷力的自主性個體,提倡和鼓勵師德高尚,但也允許合乎道德底線的存在,畢竟師範生也是存有缺點的有待不斷完善的自然人。第二,堅持道德培育課程內容的階梯化和現實化。也就是說,教師和師範生首先是人,是公民,然後才是教師。相應地,德育的層次性也應如此。首先是公民化的社會公德,然後是現實人的一般道德,最後才是為人師者的師德。這就要求師德培育課程內容應從師範生和教師的生活入手,即承認教師職業首先是教師的謀生手段,然後才是奉獻社會的職業,消除師範生因職業選擇帶來的道德負擔,使職業理想和良好師德的培育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