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
踐行教育人道主義的教育家
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不僅是教育人道主義的提倡者,也是踐行者。孔子堪稱教育人道主義的楷模。他興辦私學,廣收門徒,把自己畢生精力和智慧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他最早提出“有教無類”思想,認為人不論貴賤、貧富、長幼、華夷、智愚,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從而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局麵,開啟了平民教育之先河。他還以“仁愛”之心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培育了三千弟子,賢者七十有二。可以說,孔子的“有教無類”“仁愛”思想是教育人道主義的發端。
人民教育家、留美博士陶行知放棄高官厚祿,打赤腳、穿草鞋全身心地投入了鄉村教育運動,在更高層次上推行和實踐了教育人道主義傳統。他把他人道主義的目光投到長期沒有受教育權的窮人、女子身上,提倡女子教育,推行平民教育,倡導鄉村教育,把當時社會地位最低的女子、窮人當人看,使他們有了受教育的權力和機會;他著眼於人的全麵發展,立足當時的現實社會,把培養有尊嚴、有價值、有能力的人——能立足社會又能有益社會的人——作為畢生奮鬥的目標;他開創了“教學做合一”的教學形式和方法,他改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使教師走下高高的講台,放下師道的尊嚴,建立平等式甚至互學式的師生關係——合乎人道、人性的師生關係。
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踐行教育人道主義原則上為我們樹立了楷模。正像李鎮西老師所說:“和一般的教育家不同,蘇霍姆林斯基不是以‘學者’或‘研究家’的身份去冷峻、客觀、孤立地研究教育,而是充滿真誠的人道主義情懷,把自己的一腔**灑向他的每一位學生。他的深情的目光首先對準的是個人的心靈而不隻是具體的教學環節或手段,他一生所關注的始終是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的發展。這就使他的教育境界遠遠超過了一般側重於研究教育技術的教育家,而使教育真正進入了人的心靈的宇宙。而且,蘇霍姆林斯基在表達他那些充滿人情味的教育觀點時,所用的語言也是既充滿堅定信念又親切溫馨甚至不乏詩意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