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學原則和方法
朱熹四十餘年從事教育和著述,注意用自己的哲學思想指導教育實踐,並總結出一套教學原則和方法。
第一,循序漸進。循序漸進是儒家的一個傳統教學方法,但首先提出這一概念的卻是朱熹。在注釋《論語》“下學而上達”時說:“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漸進耳。”[61]此外,朱熹認為為學進德“不可求欲速之功”[62],而應當“學以漸而至”“積少成多”。那麽,如何實施循序漸進法呢?朱熹認為,應該“先傳以小者近者,而後教以遠者大者”[63]。即教育者應該由近至遠、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從具體到抽象、由下學至上達,依序施教。朱熹斷言,隻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德教方法,即使是材質愚鈍之人,也可成才。
第二,啟發誘導。朱熹繼承了孔子和《學記》中的啟發誘導思想,認為教師要善於啟發誘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發現疑問,教師引而導之,最終達到春風化雨的功效。朱熹認為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體現在三方麵:一是教師教學要突出重點,引導學生領會大道理,這樣才能開闊思路,觸類旁通。二是教師教學要少而精,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三是教師教學要發人深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發現的問題越多就意味著學生的進步越快、越大。“讀書無疑者,須教者疑”[64],就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有疑者,卻要無疑”,則是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第三,博學與專精結合。朱熹認為,為學應當從博學開始,使博學與專精結合起來。他以蓋房子為例,說明博學就是打好寬厚堅實的基礎,沒有廣博的基礎就難以專精。他強調的博與專是主張在博學基礎上的專精,以專精統禦博學,才能在學術上有所建樹。朱熹本人就是博覽眾學、專一精深的大學者,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他作為宋朝著名的詩人、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為後人留下了許多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