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師修養

第五節 教師的身心修養

字體:16+-

教師的身心健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大多隻關注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園丁”“蠟燭”之類的美麗光環,而對教師身心健康問題重視不夠。據《教師之友》調查發現:近年來,有近30%的教師處於亞健康狀態,並且比例有逐年增大的趨勢,導致教師亞健康的主要原因不僅是身體健康問題,更多的是心理健康問題。因為教師職業有其特殊性:教育對象的多樣性,要求教師有多維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範性,要求教師加強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內容的廣泛性,要求教師博大精深,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教育任務的複雜性,要求教師有較強的心理調節與適應能力。正因為做一個合格、稱職的教師難度大、要求高,無形之中就增加了教師的身心負重與壓力。[1]

教師身心健康與否,不但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影響下一代人,甚至影響整個社會的健康和諧發展。所以,教師要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

一、教師的身體健康

(一)教師身體健康的要求

特定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特點,要求教師的身體素質要全麵發展,而重點應體現在具有較強的耐受力、反應敏捷、精力充沛、耳聰目明、聲音宏亮等諸方麵。

1.體質健康 耐受力強

健康的體質是教師能有效地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還要有能長時間活動和與疲勞作鬥爭的耐受力。這是因為教師的勞動是一項既包含著腦力消耗,又包含著體力消耗的艱苦工作。他經常用腦思考,經常用嗓講話,經常坐著讀書備課,經常站著講授輔導,等等。還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安排好集體的活動,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等。這項職業勞動的特點決定教師必須具備強健的身體和堅毅的耐受力。值得指出的是,這種職業特點的要求必須在年輕時就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位剛剛踏上教育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滿腔熱忱地投入了教學工作,生龍活虎,充滿生機。但是由於他們不了解教師職業對人的腦力和體力的巨大消耗,而忽視了身體鍛煉和保健,當人到中年,逐步掌握了教育藝術的技巧,達到教育智慧的高峰期,卻未老先衰,處處感到力不從心。緊張的工作,繁重的事務,他們時常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備課時間稍長,就覺得頭昏眼花,腰酸腿痛。講一堂課下來,就感到口幹舌燥、精疲力竭。實踐證明:教師不能不重視自己的職業特點與身體健康的關係,而且應當從青年時期開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