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科學知識的傳授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經常被比作是園丁、春蠶、蠟燭,種種形象生動的比喻既概括了教師職業的崇高和偉大,也體現了人們對教師職業的共識和期許。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正經曆前所未有的變革,教師也由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師生關係由“師尊生卑”轉變為“師生為友”,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由領導者、控製者、權威者轉變為服務者、管理者、指導者,但是社會對教師專業素質的要求並沒有改變。正如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指出的那樣:“無論教師的入門培訓還是在職培訓,其主要使命之一是在教師身上發展社會期待於他們的倫理的、智力的和情感的品質,以使他們日後能在他們的學生身上培養同樣的品質。”
2008年9月,國家教育部重新修訂頒布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根據教師職業特定的責任與義務,提出了教師的基本行為規範為: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2010年7月國務院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師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嚴格教師師資,提升教師素質,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2012年2月,教育部頒布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為各級教師教育指明了方向,並提出了具體目標。2012年6月教育部又頒布了《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計劃》指出:“到2015年,初步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造就一批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2012年8月,國務院頒布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確保教師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遵守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幫助和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力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同年9月,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頒發了《關於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意見》,從機製和物質方麵對教師教育給以保障。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隻有高素質的教師,才會有優質的教育。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我們作為多年在教學一線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師範院校教師,深深體會到教師修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