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是產業革命的時代,19世紀是工業化運動的時代,20世紀是資源爭奪戰的時代,21世紀則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信息化、高科技革命的發展決定著國力的強弱,“21世紀人才最貴”。因此,實施教育改革、培養高端人才就成了各國政府的重點工作。
人才培養係於教育,教育成敗係於教師。教師作為專業化的職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普遍受到各國政府重視,具體表現在重視教師職業的發展,重視教師質量的提高,重視教師修養的提升。1954年8月在國際教育工會的推動下,國際教師團體協商委員會在莫斯科舉行了第19次會議,到會的有中、法、蘇、英、德、意等國家的教師代表,通過了《國際教師團體協商委員會教師憲章》。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書》,對教師修養提出了要求。197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提出了《關於教師地位的變化及其對教學專業的職前教育、在職教育的影響的建議》。之後,各國根據本國的曆史傳統、現實情況和發展方向,製定了本國的教師職業倫理規範和教師準入製度,對本國教師質量提出了明確的衡量標準。21世紀各國政府把基礎教育的改革列為重點的同時,對教師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教師提高自身修養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