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師修養

第三節 新中國的教師修養

字體:16+-

一、教師修養的新聲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新紀元。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接管了舊的公立學校、教會學校和私立學校,陸續興辦了一批新學校,開創和奠定了社會主義教育的基礎。新中國成立初期,要求教師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工農,積極工作,形成“革命的、健康的、朝氣蓬勃”的教師職業道德風尚。

1950年8月2日~11日,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關懷下,中國教育工會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建立了全國統一的中國教育工會,會議明確了教育工作者是工人階級隊伍的一部分,教育工會以保護教育工作者利益,提高教育工作者階級覺悟為主要任務。會議期間,毛澤東主席親自接見會議代表張瓊,為中國教育工會上海委員會題寫會名,周恩來總理到會祝賀並作了關於國內外形勢的政治報告,廣大教師深受鼓舞。

1952年9月30日教育部就各地教師來信詢問“當教師是否算革命工作”的問題,發布了《關於人民教師應算為革命工作人員的通報》,指出,人民教師應稱為職員,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這是國家再次明確了教師職業的身份地位。從此,廣大教師與其他勞動者一起成為國家的主人,其政治地位隨之大有提高。

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師範教育,先後召開了多次教育會議,頒布了多個與其相關的文件,為新中國的教師教育體係奠定了基礎。

1951年8月27日~9月11日,教育部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初等教育會議和第一次全國師範教育會議,討論製定發展、建設新中國初等教育和師範教育的方針、任務。會議提出,爭取十年內基本普及小學教育,以正規師範教育與大量短期培訓相結合,五年內培養百萬小學教師。[1]

1952年7月,教育部頒布《師範學校暫行規程(草案)》規定:“師範學校的任務,是根據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以理論與實際一致的方法,培養具有馬克思列寧主義和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基礎,中等文化水平和教育專業的知識、技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教育事業服務的初等教育和幼兒教育的師資。”9月教育部還發布了《教育部關於中小學教師進修問題的通報》,製定了教師在職培訓的要求:“小學教師提高到初級師範畢業的水平”,“一般中學教師則著重提高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教育和教育科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