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奠定中國近代高等師範教育起點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的建立,到如今享譽海內外的國家重點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走過了跨世紀的百年。在百年的曆史發展過程中,北師大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學術底蘊,形成了人文學科、基礎理科,尤其是教育學科的特色和優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麵,都為國家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學校即將迎來百年華誕之時,記者專門采訪了該校校長鍾秉林教授,請他就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師範院校的改革走勢談了自己的看法。
一、從戰略的高度深刻理解和自覺把握時代的大趨勢,勇敢地麵對挑戰
記者:進入新的世紀,教育所具有的先導性、全局性、基礎性作用愈加突出。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也愈益取決於教育發展、科技進步和知識創新的水平。對高校而言,這是機遇,更是挑戰。
鍾校長:是的。在新的世紀,適逢科教興國的盛世,北京師範大學擁有難得的發展機遇,但同時所麵臨的挑戰也是嚴峻的。一是經濟的全球化,尤其是中國加入WTO給高等教育帶來非常大的壓力。如何培養學生的國際意識,使所培養的人具有國際競爭能力,已經和必須提到高等學校的議事日程。高校要從國際視野協調改革和發展。二是來自科學技術的發展。對高校而言,順應前沿學科、高新技術的發展,要對學科專業結構進行調整;麵對知識更新周期的縮短,知識量的增加,學科發展的綜合化,要對高校的人才培養工作進行反思,進行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手段,教學內容體係等全方位的改革。同時,高校進行學科結構調整、科學研究,也要注意到學科高度融合的趨勢。北師大隻有將文理等校內學科加以融合,才能產主新的學科增長點,才能找到服務社會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完善,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學已經從社會邊緣推進到社會中心。高校既要適應社會的發展,也要促進社會的發展。因此,要求大學更多地關注社會,了解社會的變革情況,還要通過自身的努力,促進社會的發展。四是高校內部的改革。在進行了投資體製、招生就業、辦學體製、校內管理等一係列改革之後,高校的辦學自主權擴大,逐步實現依法麵向社會自主辦學。今後,學校之間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一個學校的發展生存主要取決於它的社會聲譽,這對學校的改革發展、科學研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五是師範院校麵臨的特殊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