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是一種心理感受。
什麽是享受?或者我們可以大致說,過讓自己感到快樂幸福的生活,讓自己的需要得到滿足,就是享受。那麽,什麽是快樂,什麽是幸福呢?什麽會給人滿足感呢?這個問題並非對全人類有統一的答案。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基本生物學層麵,什麽能讓人感到快樂、滿足這個問題的答案,人和人基本是一致的。而在精神層麵,什麽讓人快樂、幸福,則取決於價值觀等因素,人和人之間差異很大。
生物學層麵的快樂,大體上可以總結為,凡是有利於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的事情,都會讓人快樂。
比如,我們吃得飽會帶來一種滿足感與快樂。記得在濮陽聽過一個當地的順口溜:吃飽喝得、兩眼發澀、**一躺。這個順口溜就是表達一個人吃得好,喝的足的那種滿足感,有這種滿足感,當然可以說是快樂,是享受。
另一個最基本的生物學快樂是**。如果能有滿意的**,人會感到多麽享受。
還有一種生物學層麵的快樂和享受,就是生育孩子。保持了正常生物學本能而未被社會汙染的女性,會發現剛剛生了孩子之後,孩子帶來的快樂幾乎超過一切。新媽媽會不在乎自己吃什麽,會忘記打扮自己,會忽略了和丈夫之間的**,一心一意在孩子身上,並且從中感到極大的快樂和享受。
而精神層麵的快樂,雖然也有人性的共同基礎,但是其表現卻有著更多的社會性和文化性。比如,任何文化中的人都需要被尊重,但是什麽品質值得尊重?如何被對待就是被尊重,則有很大的文化差異。任何文化中的人都需要被愛,但是怎麽做是愛的表現,各個文化也是有差異的。精神層麵的需要因文化不同而有差異,因此,滿足精神需要的方式和結果也有差異,因而精神層麵什麽是享受,各個文化中的答案是不同的。
當然,在生物學層麵和精神文化層麵之間,也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區分。精神層麵的需要,用馬斯洛的說法,也是一種“類本能”,或者說是一種相對比較可變的類似於本能的內在力量。各個文化固然有差異,但是如果一種文化和普遍的人性差異太大,那早晚這個文化也會滅亡。同樣,生物學層麵的快樂享受,也會受到文化層麵的很大影響。吃飯固然是一種生物學本能,但是到什麽環境下吃才是享受,就是文化所決定的了。吃燕窩在中國人感覺是一種享受,而在西方人看來燕窩營養不是很高,並無多大的價值。吃能不能讓我們快樂,並不僅僅取決於是不是吃飽了,而是由文化決定了這次吃的行為的意義。這兩個層麵的區分隻是有量的差異,生物學層麵的快樂和享受,受文化影響相對較大,而精神層麵則受到文化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