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範大學 闞維[1]
摘要:本文采用個案研究的研究方法,通過對一位中學語文教師的課堂觀察、訪談和個人博客的閱讀,解析一名普通中學教師在課程改革大背景下,其教學反思的過程、教學成長的經曆和隨之帶來的教學觀的變化。
教師的教學觀是教師自己選擇並確信的課堂教學宗旨,反映了教師對學習、學生的基本看法。本研究重點在於檢視陳老師的教學觀體現出什麽樣的特點,受哪些因素的影響。陳老師的教學觀來自於大學期間對教學理論、課程理論的學習,這些來自師範類大學的學習理論,強調了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參與,培養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通過讓學生正確感知知識的來由,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但經過幾年的中學教育、教學工作,陳老師的教學觀有所保留,也有所改變。保留的內容是通過與學生的互動,鼓勵學生的語文學習。特別做到機會的傾斜向那些在學習和生活中被邊緣化的學生。但同時,陳老師也在教學觀上形成了適應於目前學校場域要求的教學。集中體現在對教材內容中的生字、篇章段落、習題等內容的處理上。對於教師而言,這種不斷強調練習、鞏固知識的方式,又強化了教師作為學習權威者的地位。強化了他對知識的傳遞、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以及知識的複述等方麵的工作。因此,這兩種互為逆向的思路往往讓陳老師在教學反思中感到艱難。他也在不斷試圖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水平、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作出變通,找尋既能充分照顧學生特點,又能滿足測試要求的教學活動。
陳老師的教學觀的形成,是學校場域作用下的結果。師徒相傳的機製,使得教師在教學概念上總帶有學校老教師的教學特點,盡管青年教師也一直在試圖按照自己的設想進行教學的嚐試,但是學校的評價機製,包括讓陳老師這樣的青年教師擔綱畢業班的工作,都對其教學觀產生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