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視野中的課程與教學改革:漢英對照

“珠算式心算”教學實驗若幹問題探討

字體:16+-

浙江大學 劉力[1]

摘要:算盤和珠算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瑰寶,在“三算結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珠算式心算”教學模式是我國現代基礎教育自主創新的重要成果之一。繼續深入探討這一教學實驗的出發點是否成立、算法是否有科學依據、大麵積開發兒童潛能的實驗結果是否可信、融入數學新課程是否必要和可行等問題有助於加大改革力度,豐富數學新課程改革的中國特色。

關鍵詞:珠算式心算 教學實驗 探討

算盤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而計算能力是個體數學能力的基礎與核心成分,“珠算式心算”則是一種獨特的計算技能。在“三算結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珠算式心算”教學模式是我國現代基礎教育自主創新的重要成果之一。“珠算式心算”借助內化了的“心理算盤”,在頭腦中快速高效地進行複雜的數量計算。20世紀80年代以來,浙江省慈溪市以鳴鶴鎮中心小學為代表的一批學校,積極開展了“珠算式心算”教學實驗,在實踐探索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被譽為“神州風采,中國一絕”。此後圍繞著這一實驗展開了熱烈的學術討論,就實驗中的有關問題提出了不同意見。本文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幾種意見,不揣淺陋,提出有關這個實驗的一些事實和理論來對批評意見作些分析,就事論事,供大家討論參考。

一、弘揚民族文化發掘“珠算式心算”優越機製的教改出發點是否成立

曾有專家提出這樣一些疑問:“珠算式心算”所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基本機製還有優勢嗎?這樣的教學訓練會不會把兒童小腦袋壓垮?那些名列前茅、技驚四座、珠算心算俱佳的“小神算子”會變成機器人嗎?“珠算式心算”教學效益不高,劃不來,這一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到底是否成立?本文認為,大量實例表明,質疑“珠算式心算”教學的優越機製的批評意見是缺乏足夠的科學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