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職業,工資待遇比較優厚,自然具有吸引力而為社會上的人所羨慕。也就是說,有了經濟地位才可能有社會地位。但是,這隻是問題的一個方麵。任何一項職業,越具有很強的不可替代的職業性,它的社會地位才越高。可以認為,一項人人都可以幹的職業,是不會受到社會的重視和尊重的。比如在我國,醫生的工資待遇和教師的差不多,但醫生受到社會的重視和尊重,就是因為醫生是要受過專門訓練的,別人不能替代。
我國教師地位的低下,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左”的路線搞亂了教師隊伍的結果。50年代中期開始的曆次政治運動,總在運動後把一批批不能在機關當幹部的人“下放”到教師隊伍,這就造成了一種似乎教師在政治上“不純潔”的社會印象。過去的小學教師,在農村是最有學問的。他可以幫助村民寫家信,逢年過節寫對聯,很受村民們的尊重。但自從把“不純潔”的人下放到農村學校後,教師的形象在村民中發生了變化。因為你是“右派”、是“反革命”,所以村幹部可以打罵你,群眾可以侮辱你。特別是到了“知識越多越反動”的十年浩劫的年代,教師的社會地位更是一落千丈。這是一方麵的原因。
另一方麵的原因是教師隊伍本身的素質下降。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很快。這本來是件好事,但教師跟不上,於是就有一批不合格的人進入了教師隊伍。小學畢業教小學,初中畢業教初中的現象比較普遍。在農村甚至有的幹部把識字不多的三親六故派到學校當民辦教師。社會上包括一些領導幹部,頭腦中有一種錯誤的觀念,似乎隻要識點字,人人都可以當教師。這種人人都能幹的職業,自然就不會有較高的社會地位。
因此,要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必須從兩個方麵著手。一方麵,盡快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使教師的職業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吸引力。另一方麵,我認為更重要的是盡快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使之成為一支訓練有素的不可替代的專業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