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九卷:雜草集 野花集

教育質量是民辦學校的生命線[1]

字體:16+-

最近民辦教育成為教育界談論的熱點。其實,從世界教育發展曆史來講,民辦教育遠遠早於公辦教育,特別是現代意義上的學校,都是私立學校辦學在前,公立學校不過是近兩百年來的事。所以在國外私立學校資格最老、辦學質量最高。例如,美國的哈佛、耶魯,英國的牛津、劍橋,日本的慶應、早稻田都是世界上的名牌大學。我國過去也是教會辦的洋學堂在先,然後在20世紀初清廷“廢科舉、興學堂”,才辦起公辦的學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把私立學校一律收歸國有,統一學製,統一計劃,按照計劃經濟的模式辦起統一的社會主義的學校。今天又要辦民辦學校,其發展軌跡就與世界各國的民辦教育不一樣了。

民辦教育的產生和發展應該說是客觀的需要。這種需要在我國可以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高等教育,主要是因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教育資源供不應求。許多青年要求接受高等教育,許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但政府提供不了這麽多學額,於是民辦高等學校應運而生。另一種情況是中小學教育中各種學校條件不同,水平不齊。家長要求子女接受較好的教育,進較好的學校;或者有些家長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一部分家長因工作關係無暇照看孩子,要求子女能寄宿在學校中,於是最先就出現了一些條件較好的寄宿製學校。兩種需要雖有所不同,但都是教育供求之間矛盾的產物。

這兩種不同的需要就決定著民辦高等學校和民辦中小學的辦學要求和方向要有所不同。民辦高等學校是補公辦高等學校之缺,為廣大青年提供受教育的機會,因此他們的辦學方向應該是低重心的,緊密結合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的,專業的應用性較強,不能要求辦高水平的、基礎性強的專業。之所以是這樣,還因為有許多條件製約著民辦高等學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