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金先生(Edmund J.King)是英國著名的比較教育學家,《比較教育》雜誌的創始人,也是世界比較教育學會聯合會的創始人之一。1982年我通過英國文化委員會請他到我校外國教育研究所訪問。我請他給我所的研究人員和研究生講課,又陪他及夫人遊覽了北京的名勝古跡。雖然隻有短短兩個星期的時間,但是我們結成了友誼。他的到來使我們與西方國家加強了聯係。這次訪問不僅通過講課使我們了解到西方在比較教育研究領域中的動態和理論,也使他了解了中國。他回國不久就在《比較教育》雜誌上策劃了中國教育專刊,並約我寫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改革》一文。該專刊為《比較教育》1984年第1期。
1984年第1期《比較教育》的“中國教育專刊”
背景資料:埃德蒙·金(Edmund J.King,1914—2001),英國著名比較教育學家,曾經長期(1980—1992年)擔任《比較教育》的主編。他通曉多種歐洲語言,因此他可以不依靠翻譯來發表自己對比較研究的看法。同時他還是一位多產的學者,其主要著作包括《比較研究與教育決策》(Comparative Studies and Educational Decision)、《別國的學校和我們的學校》(Other Schools and Ours:Comparative Studies for Today)、《西方教育史》(History of Western Education)等。他對比較教育的目的、內容和方法提出了不少新的見解,是比較教育一個新學派的代表。他的主要思想如下:(1)教育發展的三模式理論。他根據某些曆史學家劃分的前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和後工業社會的曆史發展階段,把科學技術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提出這三個階段相應的教育模式。在前工業社會階段,教育重視的是“純粹科學”和傳統的學術技能;在工業社會階段,重視的是“應用科學”和各種“工程學”;在後工業社會,社會科學對人類反應和決策的研究的重要性增大,教育重視的是科學在上述三方麵中間的相互依存。(2)把比較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同目的聯係起來,強調比較教育的研究應對當前重大教育問題的決策和行動做出貢獻。他不讚成比較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有什麽獨特性,主張比較教育的方法主要取決於研究的目的。他把比較教育的研究分為三級,每一級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各有不同。第一級是比較教育的初學者,主要目的在於對各國教育有大概的了解,這一級應采取區域研究的方法,對各國教育的背景和製度做介紹。第二級是稍有比較教育根底的人,對教育工作上反複出現的專門問題進行跨文化的分析研究。第三級是比較教育的研究工作者,應著重對教育改革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對教育決策做出貢獻,這一級應采取有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和政治學家參加的多學科協作的研究方法。(3)對比較教育中的比較分析強調可比性,提出了比較分析的框架,在概念、製度和實施三個水平上進行比較分析。例如,關於機會均等問題,首先就各國對均等和教育機會的概念進行分析比較,然後就這些概念的具體表現形式如學校的類型、課程的安排進行分析比較,最後就製度的具體實施進行分析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