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菁中學的前身是南菁書院,建於1882年。1903年重新製定癸卯學製(即《奏定學堂章程》)後改名為“南菁學堂”。學堂除設普通科,還設有農科和商科,是江蘇省名校之一。可惜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侵略軍炸成廢墟,學校被迫停辦,隻有少部分學生遷到上海租界上學。1942年學校由汪偽政府複辦,校名改為“江蘇省立第九中學”。那年我剛好上初中,就進入了這所學校。當時校舍破舊不堪,僅有的一座教學大樓被日軍炸成了斷壁殘垣,隻剩下幾間平房。1945年抗戰勝利,國民政府接管學校,恢複南菁中學校名。抗戰勝利後第一任校長李天民,籌資蓋了一座教學樓,因為是抗戰勝利後建的,所以起名為“重光樓”。但除了校舍經修繕有所改善外,設備依然奇缺,物理化學課都是在黑板上“做實驗”,因此我的物理成績最差。
背景資料:南菁中學,前身是江蘇學政黃體芳在光緒八年(1882年)創辦的南菁書院。清末,這裏是江蘇全省的最高學府和教育中心,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曾產生過一定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菁中學曾是江蘇省早期18所示範中學之一、江蘇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和江蘇省首批合格重點中學;1998年上半年,南菁中學以高質量通過了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驗收。南菁中學百餘年間,英才輩出,桃李滿天下,共為國家培養了27000餘名專家、學者、革命者和建設者,他們中有7名中科院院士,7名解放軍現役將軍,還有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醫學家、工程師、書法家、音樂家等。[1]
中街上南菁中學老校門
南菁中學的校園一角
我的中學時代可以說是在中國最黑暗的年代中度過的。小學四年和初中三年我都是在日寇的鐵蹄底下過著亡國奴的生活,高中三年又是在國民黨當局專製統治之下過來的。幸而學校中有幾位好老師,使我在青少年時代沒有虛度年華。例如在初中一年級教算術課的章臣順老師,他常常用圖解法講解四則運算,如講“兩車對開,時速不同,在一定距離內何時相遇”等此類問題,都用圖畫出來,學生就很容易懂了。另外一位是教初三平麵幾何的胡靜蓮老師,她那時才二十幾歲,患有肺結核,但給我們上課時卻總是精神抖擻,極富藝術性。考試時她常常出一些難題,但不計在一百分內,隻是另加分數,第一名交卷也能加分。我非常喜歡數學,常常把難題做出來了,而且第一名交卷,因此我的數學成績總是可以拿到一百多分。不幸的是,她在抗戰勝利那一年去世了。出殯那天,雖然天下著雨,但同學們都去為她送行。高中的數學一直是吳菊辰先生教的,他講課極富邏輯性,而且講話很快,前後銜接,一氣嗬成,所以上他的課很痛快。但數學成績不太好的同學就感到吃力,跟不上他的節奏。高中教我們國文的李成蹊老師、教史地的李庚序老師都很有學問,不僅課講得好,而且人也很好,和藹對待每個同學。值得紀念的還有一位音樂兼美術老師胡森林,他身兼兩職,既教音樂又教美術。1949年前的中學一般都是這樣的。他善於彩粉畫,音樂本來不是他的專業,但他的音樂修養較好。當時隻有一架風琴,但他的課上得有聲有色,給我們講五線譜,介紹各國名曲,使我們增加了許多音樂知識。他不僅在課堂上教我們,而且還在課下組織各種活動,成立合唱團、口琴隊。抗戰勝利那一年又輔導我們排練話劇《一顆愛國心》。我國著名指揮家,曾任上海交響樂團團長的曹鵬就是我們當時的口琴隊隊長。抗戰勝利前夕他過長江參加了新四軍,1949年5月上海解放軍進城儀式上的軍樂隊就是由他指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