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八卷:顧明遠教育口述史 顧明遠教育演講錄

走進教育百草園

字體:16+-

我出生在江蘇長江邊上的一個小城裏,現在這個城市因為是“中華第一村”——華西村的所在地且近三十年來名列全國百強縣前茅而聞名於世。但在我出生的時候,江陰還是一個非常落後的小縣城。城牆一圈據說有九裏十三步,算起來,城裏的麵積也就隻有一平方千米多一點。從東城門到西城門大概有十幾分鍾的路程。抗日戰爭爆發之前,城西有一家電廠、一家麵粉廠、一家紡織廠。但抗戰爆發時,都給日軍炸毀了。從此,江陰就沒有電燈,直到我1948年離開江陰,電廠尚未恢複。我們一開始是在洋油燈下讀書,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孚洋行的洋油也沒有了,隻好用豆油燈,就是用一個小碟子盛上豆油,用一根棉絨或幾根燈芯草把油引上來點著,其亮度可想而知。

背景資料:顧明遠先生的故鄉江陰,古稱暨陽,見諸文字記載的曆史有2500多年。晉太康二年(281年)置暨陽縣。南朝梁紹泰元年(555年)廢縣置郡,建治君山之麓,因地處長江之南,遂稱江陰郡,此為“江陰”名稱之開始。江陰鍾靈毓秀,堪稱人文淵藪。始建於宋代的文廟規模宏大,明清時代的江蘇學政亦駐節於此。江陰是長江下遊重要的交通樞紐,從江陰至上海、南京各150千米,以江陰為圓心、半徑160千米範圍內有6個機場。20世紀中國第一、世界第四的特大跨徑鋼懸索橋——江陰長江公路大橋,是溝通同三(黑龍江同江—海南三亞)和京滬兩大國道主幹線的過江“咽喉”。

天塹變通途——江陰長江大橋

江陰文廟昭示了此地人傑地靈

我的家本來還算是小康人家,祖父在常熟一個茶莊做夥計,父親在外埠學校教書。但抗日戰爭幾乎把我家弄得家破人散。祖父失業在家,父親在外麵又結婚,把我們母子倆遺棄在家。那十多年的生活幾乎都是靠親戚朋友的接濟才勉強維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