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同,每個國家的文化都不同。我們如果不研究文化,很難研究清楚國家之間的教育。舉一個例子來講,同樣是發達國家,美國的教育和歐洲的教育就不一樣;同樣是歐洲國家,英國的教育和法國的教育就不一樣,法國的教育同德國的教育也不一樣。但是發展水平不同的國家,比如中國和日本,日本是發達國家,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很多的教育思想和觀念都一樣。我們經常送孩子去補習班,日本的家長也送孩子去私塾補習,日本70%—80%的孩子禮拜六和禮拜天都去上私塾。中國叫“應試教育”,日本叫“考試地獄”。為什麽呢?因為我們都是東方文化,屬於東方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所以不研究一個國家的文化,就很難研究這個國家的教育,也很難進行比較。
經常有人問:“我們中國教育好還是外國教育好?”最近,討論得很厲害的一個是“虎媽”,另一個是“狼爸”。所以很多人說,還是我們中國文化好啊!還有這次上海學生參加國際學生評估項目考了第一名,外國很重視,很震驚,覺得中國了不起。所以很難講是中國教育好還是外國教育好,這不能簡單地回答。因為我們傳統不同,教育理念不同。我覺得各有特長,各有不足。應該說,我國重基礎,西方國家重個性、重創造。兩者都重要,所以要互相學習,互相補充。
但是也有一些不同。首先觀念不同。西方國家對兒童的權利的意識比我們要強,他們把兒童的權利放在第一位,我們往往把兒童看作教育的對象,看作工具,政府把兒童看作未來的接班人、建設者。當然我不否定兒童是未來的建設者、接班人,但是兒童在成為人的基礎上才能成為建設者和接班人。你不發展他的個性,他能成為好的接班人嗎?能成為好的建設者嗎?這是不矛盾的。我們的家長把孩子看作“敲門磚”,特別是中國人講麵子,把孩子看作自己的東西、自己的財產。如果你的孩子考上了清華,而我的孩子考上了上海師大,我會覺得沒麵子。因為一般認為清華比上海師大好。其實不見得,上海師大難道就不出人才,就不出大師級的人了?但是中國人講這個東西,把孩子看作自己的麵子,而不看孩子的成長。這種觀念就和國外不一樣,國外把兒童放在第一位。最近我們一個老師到澳大利亞去訪問,澳大利亞人就說:“你們中國人把熊貓看作國寶,我們的國寶是兒童。”什麽是好學生?美國人說:“我們的學生都是好的,沒有一個是差的。”2002年,在鹽湖城開冬奧會,我們中國代表團帶去了兩個熊貓娃娃。他們去參觀一個學校,就告訴這個學校的校長:“一個娃娃送給你們學校最好的男生,一個娃娃送給你們學校最好的女生。”校長說了:“我們學校個個都是好學生,送給哪一個呢?”最後,校長隻好把這兩個娃娃放在櫥窗裏頭,說:“送給最好的男生們,送給最好的女生們!”而我們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所以,我到處呼籲不要評什麽“三好學生”了,從小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這不符合教育規律,損害了大多數人的自尊心。我們還是用計劃經濟的思維、用勞動模範的思維來對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