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七卷:魯迅教育思想研究 和平之橋

每個人都能綻放自我才是“和平”

字體:16+-

池田

我深表讚同。創價教育之父牧口先生曾呼籲世界應該從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競爭時代向“人道的競爭”時代轉變,而且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都不能隻顧自己利益,“要為他人著想,要選擇既有利於他人又有利於自己的方法”[33]。

不斷擴大的經濟、軍事等硬實力的競爭並不意味著人們的幸福。牧口會長展望了這樣的一個時代:大家都在“如何才能使人們幸福,如何創造和平”這一點上競爭,共同實現有利於大家的“共贏”。

那麽,幸福的社會、和平的社會是指一種什麽狀態?對此,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剛才所介紹的《立正安國論》把社會的理想狀態稱作“四表之靜謐”。所謂“四表”,即“東西南北”;所謂“靜謐”,即一種安靜平衡的狀態。“四表之靜謐”就是指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這本書將“立正安國”的理想社會描繪為“羲農之世”“唐虞之國” [34]。所謂“羲農之世”就是中國古代的伏羲時代和神農時代,伏羲氏結網教民眾捕魚,神農氏則是傳說中教人們農耕技術的帝王。這意味著,有良好的生活環境、人們得以過上富裕生活的社會,就是“羲農之世”。日蓮大聖人論述說,當“立正安國”實現之時,便“風不壞枝,雨不碎壤,世若羲農”[35]。

《論語》中就可見“唐虞”之名:“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舜有賢臣五人,則國家可以治理得很好。武王曾說:“我有十名可治天下之亂的良臣。”孔子對此評論說:“人才難得,不正是這樣嗎?但堯治世的唐、舜治世的虞,比周武王的時候人才還要多呢!”)。[36]這裏明確說,孔子本來把武王時代的周朝作為典範,但他認為唐虞時代有更多的有為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