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十年,也是比較教育繁榮昌盛發展的十年。中國教育學會比較教育研究會成立至今也已經有整整十一個年頭了。在這段時間裏,中國比較教育經曆了起步和發展兩個時期,現在到了如何深入發展的新階段,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國比較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以便走出一條新的路子,使比較教育的研究向縱深發展。要思考未來,我們不妨回顧一下過去。過去的十多年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對外國教育的客觀介紹和描述。我國比較教育的研究實際上是“**”結束以後才開始的。各國教育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有了較大的發展,我國的教育遠遠落後於世界教育發展的水平。我國廣大教育工作者渴望了解世界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形勢,這種客觀需要促進了我國比較教育的繁榮。其實,早在50年代,我國學者就曾經介紹過蘇聯讚科夫教學改革的思想;1979年上海的同誌就翻譯出版了《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但是在當時的情勢下並沒有引起讀者的重視。直到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後,我們才忽然發現世界上還有讚科夫的教學改革、布魯納的發現法、終身教育的思想等,在新奇之餘不免要想了解個究竟,比較教育才熱鬧起來。這個時期的主要特點是以翻譯介紹外國教育情況為主,間或有一些評論和借鑒。介紹性的文章很多,不僅有比較教育研究機構公開出版的5種雜誌,而且各種報刊都辟有專欄,專門介紹外國教育。這一時期有代表性的譯著有:《教育的傳統和變革》《教育學教程》《比較教育學》《美國教育基礎》《六國教育概況》《日本的經濟發展與教育》等,還出版了我國第一本教科書《比較教育》。這個時期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如北京師範大學外國教育研究室編譯的兩卷集《蘇聯教育法令匯編》等。這個時期,比較教育的隊伍有了很大的發展。由於比較教育成為高等師範院校教育係的一門課程,因此,除了科研人員以外,研究人員又增加了比較教育課程的教師和學生,比較教育工作者的隊伍一下子從幾十人發展到幾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