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世界各國為兩大問題所困擾:一是國際經濟的激烈競爭;二是環境汙染威脅人類的生存。這兩個問題都企求通過教育來解決。
20世紀80年代,世界經濟的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正如最近基辛格和中曾根在會談中談到的:美蘇兩極體製已不複存在,歐洲共同體和日本將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所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日本實際上將成為超級大國,日、美摩擦不斷加深。這種激烈的競爭迫使各國的政治家、企業家、科學家不僅要應付當前的問題,而且要考慮未來。各國普遍認為改革教育、提高質量、培養人才、發展科技,是應對競爭的重要途徑。
美國卡內基教育和經濟論壇在1986年5月的“教育作為一種專門職業”的工作組報告《國家為培養21世紀的教師做準備》中,開頭第一句話就說:“美國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正在減弱,我們競爭對手生產力的增長超過了我們。”接著講道:“很少人覺察到世界經濟正處在一個深刻的轉折關頭,這一轉折要求對教育標準做出新的理解,即必須造就一支能夠在全球經濟中參加競爭且一比高低的高薪勞動隊伍。”英國在關於高等教育的綠皮書中也提道:“我們國家的競爭對手,正在培養或計劃培養比美國更多的合格科學家、工程師、工藝和技術人才。繁榮經濟需要這些專門人才,方能發揮企業家的才智和支持他們的成就。”其他國家也無不為了競爭而致力於教育改革。
環境汙染問題是人們關心的又一個熱點。1989年12月初在北京召開的“迎接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大家最關心的就是這個問題。會議認為,工業的高度發展帶來的最大問題是人類居住的地球上的生態遭到極大的破壞。如果不製止這種破壞,人類將有一天失去居住的條件。因此,要通過教育,讓人們認識到關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