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五卷:比較教育研究 比較教育導論

第三編02

字體:16+-

第四,一些發展中國家盲目地照搬工業化國家的教育模式,也是使受過教育者失業的原因之一。獨立國家最需要的是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熟練勞動力,但沿用的殖民主義國家的教育模式隻培養一些文職人員。例如,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學習人文科學和法律的畢業生占絕對優勢,學習自然科學和工程學科的畢業生很少,有的不到10%,而學習農業的畢業生尤其少得可憐,通常達不到3%。顯然,這種教育結構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水平是不一致的,造成高級人才的失業也就不奇怪了。

第三節 新的教育結構的建立

科學技術時代以前的教育已經不再適應現代的要求,許多批評家認為,工業化國家的教育體係仍然保持著它的雙重性質,至少在20世紀60年代還是如此。這種教育體係又傳到了發展中國家,而這種教育體係對於發展中國家是特別不利的。“因為它既不適應於那種文化環境,也不適應於那種社會和人類背景。”[26]因此需要建立一個符合科學技術時代的,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需要的教育體係,以便受教育者不局限於少數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畢業生的充分就業。

要改變傳統的學院教育模式。傳統的學院教育模式過分強調理論和記憶,損害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校教育必須把理論、技能和實踐結合起來,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把學校和生活聯係起來。教育應該較少地致力於傳遞和儲存知識,而應努力去尋求獲得知識的方法。現代教育設置的教育目的,“不應培養青年人和成人從事一種特定的、終身不變的職業,而應培養他們有能力在各種專業中盡可能多地流動並永遠刺激他們自我學習和培訓自己的欲望”[27]。

要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在發展中國家是一個極為薄弱的環節。發展中國家搬用了工業化國家的教育模式,重視普通升學的教育,不重視培養學生就業的職業教育。現代化不僅需要高級科學技術專家,還迫切需要千百萬受過良好職業技術訓練的中級、初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城鄉勞動者。沒有這樣一支勞動技術大軍,再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的設備也不能成為現實的社會生產力。